宋朝几百年收不回燕云十六州,明朝为何能一锤定音?

2020-11-03 00:01:39 作者: 宋朝几百年收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是指今天北京、天津全境,外加山西和河北北部,包括幽、蓟、瀛、莫、涿、檀、顺、云、新、妫、儒、武、应、寰、朔、蔚十六个州,并且基本沿长城一线铺开。作为防备草原游牧势力的前线,燕云十六州在维护中原王朝的安全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惜在五代十国的一场交易中,中原王朝丧失了这处防线。

公元938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取得契丹的支持,将燕云十六州割予辽国,自此中原大地的广阔平原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中原士人不得不以血肉之躯阻挡游牧骑兵的马蹄。两宋时期,中原王朝曾无数次试图通过赎买和夺取的方式收回这处险要之地,可惜结局不是无果而终就是功亏一篑。直到徐达率领明军于元末进入大都,中原才再度取得燕云十六州的控制权,而此时距离五代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

其实若论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两宋都轻松碾压明朝,然而宋人辛苦奋斗三百年却始终无法夺回燕代,而朱元璋白手起家却能够虎口夺食,这中间的区别在哪里呢?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宋朝对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尝试,那就是太宗赵光义的“高梁河之战”。当时赵光义刚刚于太原之战中消灭北汉,军队士气高昂、粮草充足,本欲借此机会一鼓作气北伐燕代,结果却身中箭矢、全线崩溃。

高梁河之战以后,宋朝再无力组织起如此规模的北伐行动,而北方自契丹以后又先后出现更为强悍的金朝和蒙古,宋人自顾不暇,更无力北望。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标志着宋朝的彻底终结,自此元朝开始了对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统治。元末战乱四起之后,朱元璋在各路义军当中逐渐崭露头角,尤其在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成为元朝最大的敌人。

决战已然不可避免,为了重新夺回燕云十六州,朱元璋派出了他最得意的将领——徐达和常遇春,而他们也确实没有令朱元璋失望,最终明军一战攻克大都。那么明军为什么如此轻易地就夺回宋朝努力三百年都未曾实现的目标呢?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明朝的经济实力尽管不如大宋,但面临的其他情况却比宋朝好得多。

首先是对手不同,宋朝面临着巅峰时期的游牧势力,无论契丹、女真还是蒙古都处于国力的上升期,这在13世纪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无解之题。在蒙古人的兵锋之下,偌大的欧洲都险些丧于游牧民之手,宋人能够苦撑百年实属不易。而明朝面对的蒙古则和他们的祖先全然不同,这些入主中原日久的草原贵族唯一学会的就是勾心斗角,以至于当徐达的前锋都要逼近城外之时,元朝朝廷想的仍然是如何内斗,这样的状态当然不可能取胜。

其次就是明军与宋军的作战水平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宋朝为防止武将作乱,最大程度地“抑武扬文”,终宋一代,宋军的战斗力和精神状态都无法与前朝和后世相比。相反由于朱元璋生于乱世,他自然清楚给将领放权的必要性,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想打赢元朝这个最为危险的敌人,必须给予武将充分的自主权。在这种君明臣良的氛围里,明军发挥出了最大的战力,日薄西山的蒙元自然不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