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4.1,《韩熙载夜宴图》也救不了《大宋宫词》

2021-03-24 07:18:59 作者: 豆瓣4.1,

摘要:口碑坍塌,究竟是谁的锅?

由李少红导演,刘涛、周渝民主演的电视剧《大宋宫词》日前开播。相似的班底和片名,让很多人都把它视作《大明宫词》的姊妹篇,没想到播出后口碑一路暴跌,目前已经跌至4.1,与9.1分的《大明宫词》相距悬殊。

《大宋宫词》以刘娥和宋真宗赵恒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咸平之治”与“仁宗盛治”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从公元985年到公元1033年间,北宋真宗时代,名臣、宗族及周边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的故事。从目前播出的内容来看,该剧服饰、道具都颇为精致,大量场景参考古画,片头和剧中化用的一段《韩熙载夜宴图》更让人惊艳。但即使是这样,该剧的口碑还是一塌糊涂,真的有这么烂吗?

皇帝活着直呼庙号,常识呢?

上一部引发观众热议的宋代背景古装剧还是《清平乐》,节奏太慢、剧情温吞是它从8.2分跌至6.8分的重要原因。

而从《大明宫词》到《大宋宫词》,中间可以插入十个《清平乐》。

一上来,观众就被《大宋宫词》的节奏和剪辑搞懵了。蜀地民女刘娥是如何与襄王赵恒相知并相爱的,普通电视剧能演个几集的内容,《大宋宫词》在第一集靠几个闪回就解决了。

一同闪回的,还有地震导致宫殿倒塌,宋太宗赵光义向秦王解释自己弑兄登上皇位,并许诺传位秦王等重要事件。

按照《大宋宫词》的剪法,《清平乐》开头冗长的“狸猫换太子”靠两个闪回就能交代完,但处处闪回,也让剧情快到失控。有人吐槽,按照《大宋宫词》的推进速度,60集能演到新中国成立了。

更要命的是,剧里生怕观众看不出这是在回忆。白光一闪后,画面便圈出一层朦胧的滤镜,古老的后期特效与剧中时常出现的前卫舞蹈镜头形成强烈对比,让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显得很割裂。

这也许都还不能算硬伤。

宋史学者吴钩一直关注该剧,看之前,他期待这是《大明宫词》第二,哪怕是《清平乐》第二也行,但看了第一集,他就大失所望。“《大宋宫词》的剧情更有故事性与戏剧冲突,但台词、道具、服装比《清平乐》差远了,而且很不用心。”其中,最大的槽点莫过于对宋太宗赵光义的称呼。

在《大宋宫词》的开头,字幕“隆重”地打出:“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其弟赵匡义继位,改名赵光义”,而事实上,赵光义之名是建隆元年所改,为了避赵匡胤的名讳。

剧中,卢多逊在赵光义活着之时便直呼其为“太宗”,这更是笑话,因为“太宗”是这位皇帝驾崩后才有的庙号。“编剧显然不知道赵匡义为什么要改名,也不知道庙号是什么,这些都是基本历史常识。”

在《大宋宫词》中,圣旨总是以“昊天明命”开始,这其实是杜撰。“宋代诏书开头一般就是‘门下’,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开头的诏书格式是明代才有的。在宋朝,宣旨后,臣僚也不会说什么‘谢主隆恩’。”他怀疑,编剧恐怕是从戏剧里学的历史。

至于宋朝皇子称呼皇帝不是叫“父皇”,而是叫“爹爹”;“爱卿”是称呼心上人的,皇帝称呼大臣该叫“卿”;“大人”是用来称呼父亲的,而不是称呼官员……如此种种称呼错误在剧中比比皆是,道具也不够走心。

在《大宋宫词》中花了大量篇幅表现的点茶除了茶筅有宋画参考,器皿、动作等细节都是错的。某一集人物佩戴的扳指是清代才有的形制。“对于电视剧来说,不可能还原历史,但既然把背景设定为宋朝,在细节处理上应该尽量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吴钩说。

如果这都不算硬伤,“父皇自幼喜欢三弟”的台词还是让他笑喷了,“原来真不是网友编出来的梗”。

天选“大女主”,但狗血洒错了地方

如果只是服化道不走心,《大宋宫词》也许还不至于崩到这个地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