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的最后一天:当刽子手鬼头刀呼啸而下,顿悟兄弟义气要不得

2020-10-17 04:50:29 作者: 窦建德的最后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 七月二十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晴空中洋溢着欢快的气息。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身披黄金甲,脚踏登云靴,跨乘青骓驹,率领徐世勣、尉迟恭等二十五将,重骑兵一万,轻骑兵三万,明甲执戟,浩浩荡荡,献伪郑皇帝王世充、伪夏国王窦建德二俘于太庙。

献俘之礼属于军礼,即报告胜利,献上虏获的战利品,此礼古已有之。隋唐的献俘仪式为:将被俘敌酋以白练捆缚带往太庙、太社作象征性的告礼,然后在玄武门行献俘礼。皇帝在门楼前楹当中设帐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献俘将校在楼下左右班立,楼前稍南设献俘之位。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齐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皇帝。

皇帝就座,百官三呼万岁行礼。侍臣宣布“引献俘”,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侍臣当众宣读战胜敌军的“露布”(即“布于四海,露之耳目”的“献捷之书”)。刑部尚书奏告,将某处所俘执献,请交付所司处置。此时,如果皇帝下令处以极刑,就由大理卿带往法场;如果皇帝下令开释,侍臣便传旨先释缚,随即宣布释放。被俘者三呼万岁,再拜谢恩。文武百官也都再拜搢笏(把笏版插在腰带上)舞蹈,三呼万岁。

王世充被赦免其罪,贬为庶人;窦建德被推到西市,斩首示众。当刽子手的鬼头大刀呼啸而下,他蟠然悔悟,哥们义气害死人,兄弟义气要不得啊。

窦建德一生,靠兄弟义气起家,又靠兄弟义气败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二年(573年),窦建德出生于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县)。窦家虽然世代务农,但也是先前阔,对外宣称汉景帝窦太后之父安成侯窦充苗裔。其实这是名不副实的乱认祖宗,跟李渊自称陇西李氏,是汉飞将军李广苗裔一样。据陈寅恪先生考证,窦建德的窦姓出自鲜卑族纥豆陵氏。窦父希望儿子以后成为像宇文邕一样的一代雄主,于是便用当时年号给他起了这么一个霸气名字。

窦建德材力绝人,重然诺,讲义气,长大后成为当地一位赫赫有名的豪侠,跟单雄信差不多,靠一身功夫混江湖。徐世勣也是豪侠,只不过徐世勣是土豪,家大业大,养着好几百小弟,窦建德单雄信养不起小弟。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春天,万物萌发,窦建德正在扶犁耕地,有人跟他闲聊,一个乡邻去世了,家人没钱安葬,愁苦无告,嚎啕大哭。窦建德听了,黯然叹息,当场把牛解下来,送给这位乡邻。要知道一头牛对于一个农户来说,那可是绝对的巨额资产。我小时候,家里养着两头牛,一黑一黄,每天精心侍奉,既怕雨淋,又怕饿着。因为如果没了牛,春天播不了种子,秋天收不回粮食,一家人就得挨饿。乡人一看窦建德二话没说就把耕牛送了人,不由对他刮目相看。

树大招风。附近盗贼听闻此事,心想这家伙肯定有钱,牛都舍得送人,可见家中财产不仅仅只有一头牛。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十几个人摸进了窦建德家中,图谋抢劫。窦建德听闻外面人声嘈杂,知道不对劲,持刀站在院子里,盗贼一进,卒起不意,砍翻三人。余人一看死了同党,赶紧退出院子,不敢进来。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看看天快亮了,盗贼就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凡事不要做绝,我们栽了,认怂,你把我们同伙的尸体还给我们。

窦建德说,没问题,你们扔根绳子进来。盗贼扔进绳子,窦建德脱下一个盗贼尸体的衣服穿在身上,把绳子绑在腰间,盗贼们把他拖出去,他忽然跃起,捉刀又砍翻好几个,盗贼们作鸟兽散。这下子出了大名,当地知县亲自褒奖,你也不要种地了,当个里正,维护治安吧。隋朝以百户为一里,每里置里正一人,负责掌管户口、赋役之事。

窦建德当里正期间,大力结交各路豪杰,跟刘邦当亭长,宋江当押司差不多,很快在江湖上声名鹊起。四方八面的豪杰纷纷慕名前来结交。父亲去世后,送葬者多达一千余人,送葬队伍绵延数里。但是窦建德不收一文钱礼金(所赠予皆让不受)。

大家读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就会明白,窦建德所作所为完全符合游侠标准。游侠的特征就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便是不爱钱。《游侠列传》中的朱家“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剧孟“母死,自远方送丧盖千乘。及剧孟死,家无馀十金之财。”汉武帝徙天下豪富于茂陵,“郭解家贫,不中訾”。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