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独肢”的他 幸福不曾缺席

2021-03-31 12:01:39 作者: 东阳:“独肢

浙江在线-东阳新闻网3月31日(浙江在线记者 孙新萍 通讯员 赵子淳)一米八三的高个子,挺得笔直的身板,白里透红的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如果不是因为右腿安装假肢导致走路些许不稳,加上垂下的两只袖管里空荡荡的,谁也不会把赵纯洪与残疾人联系起来。

他侧着脖子,给我们看头顶心拳头大小的疤痕——经过时光冲洗,旧时的灾难已淡化成浅浅的伤痕,一如他当下的心态。

他用嘴唇灵活打开手机、进入微信,翻看市残联工作人员韦青发来的在央视录制现场拍摄的图片和视频。8岁的女儿赵婷萱一脸崇拜:“爸爸很厉害,电脑打字速度比妈妈还快。”

当别人说“他只能躺床上等人伺候了”

他却设下“站起来”的目标

1992年的一天,在一处建筑工地上,16岁的赵纯洪扛着长钢筋上三楼,一个转身,钢筋碰到高压线,强大的高压电流顿时把他击昏,导致他皮肤烧焦,头部重伤,心搏骤停。重症监护、转院抢救、两度截肢……几经折磨后,他又面临细菌感染,听到医生说“活不过3个月”时,他说:“那回家吧,我要和家人在一起。”

回忆起这一幕,赵纯洪说:“我是骨子里的乐观,我的字典里没有‘轻生’两字。”在医院时,他是医生、护士眼中的“开心果”。回到家,他的乐观加上家人的不放弃,尤其是当医生的外公想办法为他医治,他最终死里逃生。

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后,赵纯洪身上的伤口愈合了,但身体无法动弹,全身肌肉萎缩厉害,连坐起来都困难。听到别人说“他只能躺床上等人伺候了”,他却设下“站起来”的目标。

他一次次不停地挪动身体。没有手,就先将身子往床边挪,当后背能抵着床边时再尽力往上挪……能坐起来后,他又尝试着将左脚踩到地上……他咬着牙一遍遍尝试,终于一天,他远远看见妈妈干完活往家走,就大喊“妈妈”。妈妈匆忙跑来,惊喜地看见全身湿透的儿子笑呵呵地靠墙站立。

1995年,父亲抱着赵纯洪坐车来到杭州假肢厂。听到工人说“没手没支撑力,假肢安上也学不会行走的”,他笑笑。回家后,他套着假肢,不知道摔了多少次,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当别人说“你以后靠在门边就好,父母会养你”

他却立下“养活自己”的目标

看到儿子的身体有所好转,父亲便借来很多励志书,赵纯洪用舌头一页页翻看,一个个故事激励着他。当有人对他说“你以后靠在门边就好,父母会养你”,他却立下了“养活自己”的目标。

他开始工作——和妈妈摆毛线摊。母亲负责收钱、拿东西,他负责算账、宣传商品,很快成了母亲的好帮手。他头脑活络,将毛线摊升级成毛线店,设立包架、摆起书摊,与对面的书店差异化竞争。此后,台球、股市、服装、地砖、家具,他都一一尝试,直到现在经营两家瓷砖店、一家早教中心。他说:“全面奔小康,我不能掉队。”

虽然只读到初一,但赵纯洪始终不放弃学习,天天看书以丰富内存拓宽视野,积极与人交流以获得更多知识,每一次与父亲去义乌进货,他都会和业主聊得不亦乐乎。正因如此,他不仅信息丰富,而且对形势趋势颇为敏感。为学炒股,2000年他就买来电脑,学会用嘴巴上网、打字,“当时只想着可能学得慢点”,在他眼里,身体每个部分都可以发挥作用。

在赵纯洪经营的位于巍山镇渼沙北路8号的陶瓷店内采访时,恰好做美缝业务的傅好志带来两只兔子给赵婷萱玩。两年前,傅好志第一次进店,交流了两天后,赵纯洪就给他介绍了业务,之后一直帮他联系业务。数年来,赵纯洪的目标已从“养活自己”拓展到“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进而“帮助到更多人”。夫妻俩多次帮助困难残疾人,助力“幸福蜗居”工程。

16岁那年,赵纯洪因一场重大意外,虽跑赢了死神,却失去了双臂和右腿,但他没有受困于此,而是积极主动学会了站立行走,进而养活自己、照顾亲人、拓展事业、结婚生女。近日,赵纯洪一家三口走进央视,录制《向幸福出发》栏目。在录制现场,赵纯洪看到一位失去双臂的人用脚写得一手好字,他又有了新想法——用嘴“执”笔写一手好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