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融资遇瓶颈?投融资大咖带你快速破局!

2021-04-08 18:37:48 作者: 创业融资遇瓶

众所周知,创业企业从天使轮走到C轮、D轮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过程,但何春涛老师所在的永洪科技早在2016年就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2亿元的C轮投资,他对于企业服务创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战略目标都有着清晰的规划,而相应的,融资的目标和用途也应根据各阶段的特点进行确立:

前期(初创型企业):主要从一级市场融资,资金应保证企业至少活一年半,可用于营销、服务、研发等任何模块。

中期(成长型企业):以一级市场融资为主,同时增加银行授信额度。资金应保证企业至少活两年半,短期可用于营销和服务,长期可用于研发,在这一阶段应将营销费用占比、服务毛利润率提升至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之上。

后期(成熟型企业):可选择债务融资或二级市场融资,资金应保证企业存活,主要用于开发新业务和有机并购。

获取融资的关键

对于众多技术创业者所关心的如何获取融资的问题,何春涛老师以一个生动的比喻进行了说明:“融资就像谈恋爱——优秀的另一半不是追来的,而是靠实力吸引来的。”创业者在企业初创阶段,就应打造好核心竞争力,并能向投资人讲述清楚核心竞争力所在,以及打造的逻辑。

所谓实力不是面面俱到的全能手,而是能单点打穿塑造护城河的核心能力,初创企业至少要做到具备一到两个核心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

此外,何春涛老师更着重强调:实力需要让别人知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创业企业应强化发声意识。当然,“打铁终需自身硬”,更多的精力仍需花在业务之上。

合理把握融资节奏

“创业团队除了安全地赚钱,更需要考虑事业的可持续性和可控性。因此,做决策前应多听他人的建议,但哪怕机构股东的背景再牛,我们也要独立做判断。”

谈及融资节奏问题时,何春涛老师总结永洪科技在股权稀释方面的经验教训,向创业者们提出建议:按照平均融资五轮上市的节奏,每轮股权稀释应控制在20%以内,在15%以内更佳,这样才能保证在上市前,创始团队股份加员工期权依然在40%左右,以确保管理团队的经营权安全。

最后,何春涛老师真诚地分享了他的几点融资感悟与心得:

1.尽量拿头部机构的钱:头部机构更懂得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创业团队,且更懂得孰可为孰不可为。

2.了解自己做自己:了解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与赛道,才能真正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

3.不要相信资源论:有的投资机构为了拿到Case或降低估值,会告诉创业者它有很多资源,但不要相信资源论,除非有翔实可行的计划并推行。

4.不要相信情怀:创业维艰,放弃幻想,坚定地树立靠自己靠团队的信念。

5.平常心面对顺境逆境:顺境会让企业快速成长,逆境会让人快速成长。以平常心面对境遇,做长期主义者,无论顺境逆境都应从容走过。

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融资并非胜负手,企业升级才是要务

“在PC时代,我们以网站为节点,因网页而连接。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因人而连接。经过互联网20年的发展,人类的连接方式升级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连接方法也因之而变,数字化,或者说将整个生产经营环节变为数字化形态,已成为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设施,也是商业行为的核心场景。”

在分享伊始,有着丰富的连续创业经历,并长期专注于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总监赵九州老师便从时代变革的宏观背景引入,提出当前的中小企业正面临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创业公司自然也不例外。

在赵九州老师看来,获取融资并不是决定一个创业公司成败的胜负手,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公司的业务转型,哪怕拿到了很多钱,最后也往往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因此,作为正在创业的中小企业CEO、CTO,或是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ToB技术创业者,都应格外关注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话题,包括产品升级、渠道升级、管理升级和经营战略升级四大方面。

产品与渠道升级

“许多技术创业者一开始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我有一个很核心的技术,还有一个很不错的产品,是不是就可以得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非如此,创业者需要按照刚需/低需的维度,以及高频/低频的维度,将业务放入这四个象限中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