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逆袭成为北大毕业生的保安,如今怎么样了?

2021-04-08 18:42:29 作者: 27年前逆袭

当了8个月的冲压工,北京一家保安公司来长治招人,在厂领导的支持下,张俊成报了名,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

一个刚刚从山里走出的年轻人,即将踏上首都北京的土地,张俊成很激动。车从长治一路到北京,张俊成的心情越来越兴奋。到了北京,张俊成更是目不转睛盯着窗外,宽阔的马路、高耸的楼厦、从没见过的车,让他目不暇接,雀跃不已。

谁知,车过北京城竟越走越偏,最后停在了昌平一个农村。此时张俊成才知道,入职前还需要在这个保安训练基地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训练,而训练成绩直接决定分配去向。

张俊成在北大当保安时期。受访对象供图

要干就要干到最好。抱着这个信念,张俊成全身心投入训练中,别人练一小时,他便练上两个小时,别人看一遍书,他就看两遍。训练结束,他拿下了军事技能、业务知识、职业规范等多项考核第一,最终成绩在500多人里排名居首。

拿下第一,张俊成心知,分配去向不会太差。分配那天,大巴拉着学员们一路停靠,每停一站就会留下一些人,当车把张俊成和十几个学员一起留在北大时,张俊成意外极了:“想过会去好地方,没想到会是北大!”

2

奉职燕园

1994年,张俊成被分入北大,还被分到了北大地标性建筑、有着“北大第一门”之称的北大西门。在古朴的红色门柱旁上岗时,张俊成总是站得笔直。不站岗的时候,他就找老兵请教业务。两个多月的试用期过去了,张俊成因为业务突出、工作认真被提为西门班班长。而在过去,从新兵到班长,少说也要大半年。

当班长后,张俊成干得越发起劲。他对队员说,北大是一流的学府,有一流的大师和学子,北大的保安也应该是一流的保安,而西门保安要成为一流里的一流。

一番琢磨后,张俊成和队友们决定借鉴天安门升旗仪式,也设一套交接岗仪式,要踢正步,齐敬礼,喊口号。经过紧张的练习,队员们终于把这套仪式练得整齐划一。每到交接岗时,来往的师生和游客都会停下脚步观看、拍照,人群中有人竖起大拇指:“果然是北大,连保安都不一样!”

张俊成定下规矩:保安岗是北大的第一道窗口,不管校内还是校外,看到有人遇到困难,一定要出手相助。张俊成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帮师生搬东西、接送来访宾客、护送盲人过马路、帮助素不相识的求助者……他还在值班室准备了打气筒、雨伞等物品,以便随时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张俊成带领的西门保安岗赢得了北大师生的尊重和认可。1997年,西门岗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为全市十佳保安示范岗。

浸淫燕园日久,张俊成常常感到自己的无知。一个声音在脑海里越来越强烈:“我要改变,我要学习。”但真正让他拿起书本,源于一次“暴击”。

一次,几个没有证件的外国年轻人想进校,张俊成敬礼带比划地劝阻,对方却不明白什么意思,几番沟通不下,对方走到马路对面,齐齐竖起大拇指。这是在夸我吗?张俊成正疑惑着,对方的大拇指又齐齐倒了过来——那是嘲笑的手势。

年轻的张俊成既愤恨又委屈。他回到值班室,甩下帽子,解下皮带,给母亲打电话:“我不干了,我要回家,我天生就是种地的命。”母亲了解了原委,反问:“你走时说要闯出个名堂,现在闯出来了吗?”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辗转反侧一个晚上,张俊成下决心自学英语。第二天,他就买了两本英语书。白班站岗不能看,张俊成就在夜班无人时自学,还常常大声朗读词句。

张俊成在北大当保安时期。受访对象供图

一天夜里,一位女老师路过,好奇地问他在干嘛,得知张俊成在学英语,女老师笑了:“好学是个好事,可我听了几天,以为你说的是德语。”张俊成不好意思地笑了。此后好几天,女老师总会在遇到张俊成时帮他纠正发音。

一个多月后,女老师把电话打到了保安室,让张俊成到英语系。原来,这位老师是北大英语系的教授曹燕,她为张俊成办了两张免费的英语听课证,还特意让保卫处关照张俊成的学习。拿着听课证,张俊成的眼泪几乎要落下来。曹老师却说:“我不要你感动,要你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