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逆袭成为北大毕业生的保安,如今怎么样了?

2021-04-08 18:42:29 作者: 27年前逆袭

在曹老师的鼓励下,张俊成知道通过自考也能上北大,于是动了考学的念头。彼时,从没人想过,一个在北大当保安的也能上北大。可张俊成不理会,既然看到差距,就要奋力追赶。

张俊成在北大当保安时期。受访对象供图

文化底子薄,又要保证日常工作,张俊成的备考之路注定艰难。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他主动申请连上夜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站岗外几乎都在看书刷题,常常连吃饭都顾不上,体重在半年时间里掉了15斤。

时间久了,不少北大师生都知道,西门有个爱学习的保安。东语系教授章学诚得知张俊成要上法律专业,便帮他联系了法律系的老师,让张俊成可以去旁听。西语系教授张玉书三天两头就来找张俊成遛弯儿,一路上给他讲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夕阳时分,未名湖畔,常常出现一老一少的身影。

功夫不负苦心人。张俊成在半年后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专科。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他硬是啃下了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13门课程全部以高分通过,成功拿到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在他的带动下,有十余名北大保安相继加入读书考学的队伍。

在机器人专业就读的白志勇刚到学校时,也对这套严格的管理方式很不习惯,但去年的假期实习后,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跟其他人比起来,我更守纪律,每天都按时上班,从不迟到旷工,有一次我生病请假,负责人很快就准了,还让我好好休息,别人就没有这个‘待遇’。”

在严格的管理之上,张俊成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关爱。他要求老师们尽可能住校、与学生一起排队打饭、为每个学生写成长记录,做到对学生的“十六知晓”,包括知晓学生的名字含义、生活习惯、个性特点、爱好兴趣、上学路径、学生家长的思想等。

张俊成说,学校里不少学生缺乏家庭关爱,学校就要尽可能把这个缺口补上,老师也要付出更多心力,为此他倡导老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努力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曾有一个学生的父亲去世,出丧当日,张俊成与班主任一起去看望,还没到村口,就看到学生远远跑过来,扑在班主任的怀里大哭。张俊成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孩子们就是需要这样的老师。”

“90后”刘剑波曾是张俊成的学生,大专毕业后来到这所学校当老师。入职的时候,张俊成对他说:“把我带你的那种劲头拿出来带学生。”

在刘剑波看来,那种“劲头”,是用一种父亲的爱去做老师,严厉,更关爱。刘剑波也总在不自觉地学着张俊成的样子:坚持陪学生跑操,总是提前十分钟就站在操场;不管多晚,都要陪着学生上晚自习;遇到学生犯错误,总会想想老师当初是怎么处理的……

来读职校的学生十有八九出身农村,其中不乏家境贫困的孩子。为了让这些孩子把书读完,张俊成在校内设置了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帮厨挣钱,实在交不上费用的还可以缓交,甚至免交。到了假期,学校还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贫困生安排实习机会,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职校的学生们在勤工俭学。本报记者马晓媛摄

“我就是因为穷才失学,所以看到读不了书的学生,我更是格外注意。不读书不行,起码我看见了就是不行。”张俊成说。

从一二百名学生起步,到如今的1300名学生,张俊成创办的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成为长治市规模数一数二的中职学校。学校开设有航空服务、机器人、动漫设计等十几个专业,5年多来已经为社会和院校输送了数千名人才和大学生。

“在世人眼里,通过中考上高中是一种成功,但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剩下的人也需要找到人生的出路,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在张俊成看来,他在做的事业很少被人关注,但意义却很重大。

受教于北大,又从事了20多年的教育,张俊成对教育的理解也在变。

“过去我觉得教育就是传授知识,但现在我觉得,教育是引路,是老师以心为火,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张俊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