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服装一条街的日与夜

2021-04-09 12:09:17 作者: 虎门服装一条

春节过后,张宇航夫妻很快就接到了几家工厂分发的订单。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就是为了能多赚点钱,为自己的孩子打拼下一套房子。

02 工人越来越难招

"一个熟练的车工,平均每个月可以拿到8000元以上,但即使是这个待遇,也很难招到人。”

中午时分,虎门博头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暂时停止了忙碌。到了午饭时间,这也是工人们一天当中难得的休息时光。

很快,虎门博头的小餐馆里坐满了客人,有的工人则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蹲在地上或坐在石阶上就餐。有的夫妻则自己在家做饭,他们会租下一个面积不大的民房。这里既是办公场所,又是自己居住之地。

4月6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虎门博头发现,这里几乎随处可见服装厂的招聘信息,公告栏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招聘告示。

(公告栏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招聘告示)

在招聘告示上,可以看出一些服装厂迫切的招工心情。为了招到合适的工人,工厂也开出了诱人的条件。“本厂货多,单价高,全年无淡季,不压工资。”一家工厂在招聘告示上如是说。

秦明浩是一家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开年以来,招工也成为令他最为头疼的事情。“现在招聘一个熟手车工越来越难了,年轻人基本都不愿意做这个行业。”

秦明浩发现,虎门服装加工厂的工人,70后已经成为这个群体的主力,85后及90后占比很小,而00后几乎不会选择进入这个行业。

今年刚开年,秦明浩的工厂就开足了马力,应付旺盛的订单需求。不过,令他烦心的是,订单大增,却一度面临着无人来做的窘境。

“按照现在的订单量,一个熟练的车工,平均每个月可以拿到8000元以上,但即使是这个待遇,也很难招到人。”秦明浩说。

无奈之下,今年的许多订单,秦明浩都外包给了别人,而虎门博头就成为最大的承接地。事实上,虎门很多工厂的订单,都会外包给这里的“夫妻档”。

秦明浩发现,经过多年的探索,虎门服装产业的分工协作已经越来越严密,“有了订单,这个严密的协作机制就会迅速响应起来,大家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03 产业逐步向内陆转移

这些产业工人陆续返乡的背后,珠三角地区的服装产业也正加速向内陆地区转移,其中江西、湖南等省份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晚上7点,虎门夜幕逐渐降临,街灯次第打开。简单吃过晚餐后,张宇航夫妇又要开始加紧工作。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也曾打乱过虎门博头的生产节奏,这里的服装产业链也遭遇到冲击。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小型服装加工厂订单萎缩,有的工厂坚持不下去,只得选择了关停。

回忆起去年上半年的情景,张宇航还记忆犹新。“那时,我们从工厂拿到的订单很不稳定,经常是没有货可以做。今年就不一样,订单根本做不过来。”

(虎门博头,工人在加紧赶制订单)

张宇航夫妇家乡在江西赣州,曾经与他们一同来闯荡的老乡,这几年陆续回到了老家,这也令张宇航有了回乡的念头。“原来也想着今年回江西发展,因为那边现在也有很多服装厂,工资跟这边相比也不会差很多。”

这些产业工人陆续返乡的背后,珠三角地区的服装产业也正加速向内陆地区转移,其中江西、湖南等省份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刘毅华上世纪90年代就来到虎门淘金,在这里创业起家。经过多年的打拼,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女装品牌。

2017年,考虑到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刘毅华决定返乡投资,将工厂加工环节搬迁到了江西。去年,即使是有疫情的冲击,刘毅华还是加大了在江西的投资,新工厂将在今年正式投产。

刘毅华的工厂就在虎门博头附近,“十几年前,这里更热闹,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现在有的服装厂已经转到了内陆地区,很多工人也回到家乡就业了。”

晚上9点,在夜幕之下,虎门博头的服装加工厂内灯火通明,依然是一派忙碌景象。张宇航和他的妻子,还有几件衣服的车工需要完成,他们需要在三天之内将这批衣服做好交给客户。现在他还没有时间考虑,今年是不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