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服装一条街的日与夜

2021-04-09 12:09:17 作者: 虎门服装一条

走在东莞市虎门镇博涌社区博头新区街,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民房,载满布料的车辆穿梭其间。在这片面积不大的城中村里,众多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隐身于此。走在狭窄的小巷中,工人操作机器的声响从四面传来,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打版、布料缩水、裁床、车工、尾部……一件衣服从设计到出厂经过的所有环节,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的加工厂。与其说是工厂,更像是“小作坊”。一对夫妻或是几个同乡,租下一间民房,置办几台车位,就成为办公场地,还能兼具休憩之所。

虎门是国内知名的女装时尚之都,而博头则是虎门服装小型加工厂的主要集聚地之一。这里的服装产业经过长期浸润,逐渐形成了一张分工协作明晰的严密网络。而身处其间的从业者,虽然不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也恪守着固有的生存哲学。

统计数据显示,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58.7个百分点。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461亿美元,同比增长55.0%。

宏观经济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开年以来,虎门博头的这些小型加工厂,就开始加紧赶制纷至沓来的订单。眼前的繁忙景象,正是服装产业外贸回暖和国内消费复苏的生动缩影。

01 “许多工厂不接单了”

在电商大潮的塑造下,越来越多的“夫妻档”在虎门出现。这样简单的组织形式,既高效又灵活,成为当地服装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罗瑜是一家女装网店的店主,除了自主设计款式外,她也把控着生产环节。由于产品面向的是小众群体,罗瑜的店铺单量一直很小。长期合作的一家工厂,今年订单量大增,已经无暇顾及像罗瑜这样的小客户。无奈之下,她只得亲自来虎门重新寻找合作工厂。

4月6日上午,清明节假期后第一天,罗瑜带着要打版的衣服来到虎门博头。她的想法是,只要价钱给到位,很快就能把订单分发下去。但一圈走下来,情况却并不乐观。她了解后发现,“由于订单太多,许多工厂不接单了。”

(虎门博头,众多服装加工厂隐身于此)

周新国在虎门博头开服装厂已经20年。如今,他租了一栋民房的底层,拥有20多个工人。与其说是工厂,这里更像是一个服装小作坊。而这样的作坊,是这里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罗瑜想要跟周新国合作,她拿出衣服交给他。周新国接过衣服,平铺在桌面上,仔细研究了一下做工。

“你愿意给多少加工费?现在订单都排满了,我们现在根本忙不过来。”做了20年生意,精明的周新国一边强调订单已经排满,一边也想试探一下客户能不能给到高价。

一番谈判下来,周新国还是放弃了这笔订单。“单量太小了,工人刚做几件练练手,就剩不下多少衣服了。”

在另一栋民房的首层,3名40岁左右的女人正在加紧赶制一批衣服。曹雪华是这个小加工厂的老板,她除了负责接洽业务外,也要亲自上阵做车工。曹雪华曾在广州做服装生意10余年,前年,她跟亲戚一起来到虎门博头重新创业。

今年,博头的许多工厂老板同曹雪华一样,接到了大量的外贸订单,有的订单动辄上千件的单量。另外,随着国内消费的恢复,来自电商的订单也大幅增长,这让下游的加工厂不得不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今年,商家备货时间明显比往年提前了,年后回来,我们就开始忙碌了。”曹雪华说。

“老张,有货做了!快下来看看。”曹雪华朝着对面的一栋民房大喊。随后,一个中年人从窗户探出头来应声道,“好,我马上下来。”

几分钟后,一个穿着蓝色T恤的中年男子走来。他叫张宇航,今年45岁,来虎门博头打拼已经20多年。如今,他的整个家族几乎都在这里谋生计。张宇航跟妻子经营的小作坊,在一栋民房的三层。而他哥哥的小作坊,也在这附近。

事实上,在电商大潮的塑造下,越来越多的“夫妻档”在虎门出现。这样简单的组织形式,既高效又灵活,成为当地服装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当规模稍大的服装加工厂接到订单时,如果要赶工期,往往会把订单分包出去,这时,像张宇航这样的“夫妻档”就有生意可做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