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40年 | 李敬泽:做一个永不“油腻”的文学引领者

2021-04-12 21:18:21 作者: 文学报40年

上海 翁敏华

四十年来,《文学报》见证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变迁,中国文学界的文朋诗友,也用自己的作品,用自己走过的道路,伴随着《文学报》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一位在文学道路上跋涉了四十年的文学同道,从业余写作到成为一名中国作家,在文学这条不乏艰辛,却同样伴着快乐的路上,屈指算来,我已走过了四十多年的笔耕生涯,每当想起身后的岁月,心中总是难以平静。

山东 王家祥

一份有特色的报纸,犹如一个有个性的人。报纸的个性,体现在编辑的基本思路和治刊严谨上。《文学报》做到了,因而越办越有生命力。

陕西 胡本先

每周的《文学报》星期四在上海出版,等它跋山涉水,一路北上穿越几个省市来到我的邮政信箱时,已经是次周的星期一。于是,在每周一的中午或是傍晚,我便会穿越几条街道去打开信箱,收阅最新一期的《文学报》。庸常的现实生活时常令我们无法透气,我们总是盼望着来自远方的消息,将我们从现实的泥淖中暂时剥离开来,就像《我的叔叔于勒》里的“我们一家”总是盼望着叔叔于勒一样。对于我来说,这“来自远方的消息”之一,便是一份新出版的《文学报》。

内蒙古 何君华

《文学报》陪伴着我,度过了朝朝暮暮。经过长期的阅读,我不仅对散文、小说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而且也有跃跃欲试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我对文学产生了莫名的信仰。

广西 覃力维

结识《文学报》,还是前几年的事情。对此,我心中充满了愧疚和遗憾。我觉得我认识《文学报》太迟了——就像一个贪玩的学生,上课迟到了,走进教室的时候,一堂课已经开讲很久。还好,我迟到了,却庆幸没有错过。

江西 俞兆祥

有一天我在清理书柜的时候,发现在书柜的下方有一份珍藏多年的报刊,我一看是《文学报》。这一份报刊就像宝贝一样,无论是搬家,还是清理杂物的时候,我总是舍不得扔掉。在我眼中,它如同珍贵的文物一般,和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息息相关。

广东 林焕煜

我的家,随着工作调动搬了多次,从小镇搬到县城,从设区市搬到省会南京,舍去、扔掉了许多物件,而四十年的《文学报》全部留着。前一阵,我对博士毕业拿着“双证”的女儿说:这《文学报》也应该是我们的传家宝!摸着日益稀疏的头发,我想,人终将会渐渐老去,可我希望我们的《文学报》能够一直办下去,我也坚信文学永远年轻、报纸青春永驻!

江苏 施建石

一张报纸,也许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我来说,《文学报》就改变了我的命运。

贵州 李茂奎

每次阅读《文学报》,都是我最愉快的时刻,报上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往往耐人寻味。尤其是反映社会生活、富有现实意义的佳作,更能吸引人、感染人。从当时的“文学大讲堂”等栏目里,我还学到了中国文学史的知识以及文学创作技巧。当然,报上也有我看不懂的地方,长篇幅的理论文章使我望而却步,觉得很深奥。但是,对于当时的一个高中生来说,也没有必要完全理解文义,那么就留待以后阅读吧,毕竟这份报纸已归我所有。

河南 王辛生

从初次在大学图书馆与文学报相遇,到而今已是三十八载。“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历史的车轮驶入新世纪,社会也进入新时代,我由文学青年写到年近花甲,可自费订阅文学报的习惯几十年不曾改变。报纸为适应时代要求已改版为四开十六版,内容更加丰厚、凝重,我对文学的痴迷热度依然不减当年。

江西 唐银生

文学人生的开启、文学事业的拯救,这些都是我遇到《文学报》后才有的。我心里面的根在《文学报》。它是一种生长的力量!

福建 苏少伟

纵观自己后来几十年的文学创作,虽然《文学报》上一篇数千字的小说,只是自己创作中的一滴小小浪花,但决不可小觑了这滴小浪花对自己后来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她的激励、鼓舞、引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我后来始终不渝地坚持走文学创作之路,并有所成就的巨大动力。当年的“命题征文”《路》,促成了我坚守一生的文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