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40年 | 李敬泽:做一个永不“油腻”的文学引领者

2021-04-12 21:18:21 作者: 文学报40年

青海 才旦

打工的日子单调而又漫长,有时候休工时,独自来到郊外的小河边,面对远处的白云和青草,一种迷茫和怅然若失,常让我陷入莫名的惶恐之中,这时,我想到了那一摞《文学报》,我的内心缓缓燃起了一股小小的文学梦的火苗,我不再彷徨在落榜和失意的沮丧里,我开始尝试着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转眼十几年过去,期间经历了几次搬家,换工作,那些《文学报》都如影随形,不离我左右,到现在,一份都没有丢失。十几年来,我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对文学的追求一刻都没有放弃。

山东 夏照强

我订阅《文学报》的当年,自己才三十岀头,而今七十古稀还与《文学报》为友。四十年,一晃即逝。读一种报读四十年也不容易。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下岗了,仍然坚持订阅,可见对她都情有独钟。其他报刊割爱了,唯独她保留!而最为可诚的是,现今书房里几大箱《文学报》,从来没有想过作废旧报纸卖掉。《文学报》上发过我文章的样报,更珍藏十分。报社曾经搞过多次活动,活动所奖励的书籍,我都放在书橱头等位置,读来受益匪浅。

四川 翟礼湘

在《文学报》的菜园子里,老作家烹制的佳肴,清淡可口,咸辣适中,回味无穷;新作家的菜品,花样颇多,色彩夺目,口味更为新鲜。

湖南 桂新华

父亲这个我一生值得敬仰的人,离我而去已经快10年了,每逢摊开父亲摞得整整齐齐的《文学报》,父亲慈祥的形象就跃然纸上,如此亲切如前。人生有几个四十年呢?《文学报》,阅人如阅川,为霞尚满天。这不是虚言啊。

山东 王纪强

是任意泛舟,是逆水行舟,抑或是劈风斩浪,无论哪一种情境,《文学报》都是文学海洋里的一盏航标灯,指引我们向前。在生活中,她给予我的阅读、写作与生活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润物细无声”那样,我在无形中受到了滋润。

浙江 何贤寿

爸爸的处女作就是刊发在《文学报》的“未名园”的。后来他从文学青年长成了文学中年,如今已是文学老年,因为各种原因,很长时间没写作,但《文学报》从没离开过他的床头,因为这是他的文学梦想萌生的地方。这几年他又开始写了,写了十几本厚厚的笔记本,也不打算出版,只说留给我以后看。每每看到床边、桌上被翻得皱皱的报纸,我就会感慨:有些梦如果做了一辈子,也许就在他心里已经成真了吧。因为这个梦,我要谢谢你们。生日快乐!

甘肃 李郁廷

创刊40周年专题

(陆续更新ing)

策划:本报编辑部

原标题:《文学报40年 | 李敬泽:做一个永不“油腻”的文学引领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