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4个艺术家关进废弃医院一周……能玩得多野?

2021-04-12 22:41:30 作者: 把14个艺术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而言,医院是一种强大的权威象征。里面有疾病、痛苦和死亡,同时又夹杂着治愈、新生和希望。很多人的生与死两个重要节点都在此度过,由此也演绎出许多令人感动、唏嘘的故事。只是当一切终结,医院被停用,直至废弃,一切坚固的烟消云散后,里面的故事又会是怎样?

参展艺术家合影

3月27日,在北京生命科学园地铁站附近一所废弃半年的医院里,就上演了一场这样奇妙的艺术项目“大医院”。这场由VISART/微斯艺术中心主办,由艺术家戴莹策划的项目,汇集了迟世林、蒋仲夏、杨健、张云峰、王恩来、孙宇、张永基、齐乐、七幺、大鑫、肖迅,以及开放日进行现场表演的卢明、孙一舟和梁浩,一共14位艺术家。在此之前,11位年轻的艺术家已经在这间废弃医院里待了一周。虽说废弃,但这间医院的大多数器材和药物都得以保留,与正常医院一般。不用考虑衣食,没有目的和命题,也没有必须出作品的压力,他们像探险家一般尽情走遍医院的每个角落,除了不能离开,一切自由。

从左到右:艺术家王恩来、艺术家迟世林、艺术家孙宇

在所有项目参与者口中,“好玩”几乎是他们对这一周与世隔绝的时光的共同评价,十几个年轻人以艺术之名共聚于一座废弃医院,仿佛一座大隐隐于世的乌托邦,听起来就像一本青春小说的开头。不过当废弃医院重新开放,观众步入其中时,又会发现这也不仅仅是一群年轻人荷尔蒙与叛逆情绪的简单宣泄。

“垃圾桶盲盒”

谈起此次项目初衷,发起人戴莹觉得艺术或意义并不是“大医院”所追求的。“在当下的系统中,艺术家的自由是最需要被呵护的。所以我们找到了这家废弃的医院,组织艺术家像驻留一样参与其中,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寻自己,舒展自己内心的东西。”她说。

“这里原本是一家中医医院,但我刚进来就闻到了浓重的消毒水味儿,而且医院几十个房间里只有4间与中医相关,其他都是西医设备,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所以我想让这所医院成为一间有中药味道的医院。”迟世林说。于是他选了几种比较香的药,点燃后到各个角度走动。

迟世林说他做一个作品通常要思考很久,但这次项目只有7天时间,即兴发挥的成分更多,简单却有趣。比如另一件他所作的创作“垃圾桶盲盒”,用垃圾桶装了各种医用器材和药材,供人发现带走。

艺术家蒋仲夏

与迟世林的严肃不同,蒋仲夏的态度更轻松,来医院更像是在玩耍。他说:“我本人很少去医院,因为会很压抑。但来这里不用看病,心情也很轻松。每天的生活就是到每个房间都探索一下有什么仪器,穿上病号服,或是医生服,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总之是很难得的一次体验。”

王恩来作品

杨健作品

杨健对项目也有相似的感受。“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我想很多人应该都会想进来看看,可以进入到以前不可能进入的地方,触碰到不能碰到的器材。”他说:“尤其这里是一间女性医院,作为一个男性到妇产科,很多东西超出想象。比如一些手术台是做流产的,还有一些是治疗妇科的器械。看到这些奇形怪状的金属,要用在一个女性身上,感受到身为女人的不易。”

张云峰是最早决定参加项目的艺术家之一,他性格跳脱,经常让聚会变成一场party。在他的印象中,这几天大家就是在一起喝酒、听歌、聊天、吃饭,感觉很好。同时他也会把一些医疗器械用来玩耍或制造噪音,这样实用的、未经装饰的东西在他看来很好看。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