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为何百姓选择妥协而不反抗?3点原因是关键

2020-10-05 04:50:24 作者: 八国联军攻打

古文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句话主要是描写靖康之耻带给北宋以及南宋百姓们的那种心中冲击。然而靖康之耻主要是围绕着宋朝时期所发生的一些耻辱性事件,如果把时光是定刻在满清政府时期,那么大家会发现签订的那一系列条约甚至是被动性侵略战争,也是我国历史上不得不被直视的屈辱时刻。其中20世纪初所发生的八国联军战争,同样也是一份耻辱。

1900年当时8个国家组成了清华联军队,清朝政府的都城北京发动了侵略战争,这个联合组织军队,其实主要的步兵不超过2万人。但当时总共中国国民超过了四万万,除了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之外,还有政府军几十万人保守着国家的都城。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足2万人的陆军部队,却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北京城,并带走了一切繁华。

从5月28日到8月14日,在当时的北京城,八国联军所到之处,各种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人们可以所想象到的画面在这时成为了真实所发生的事情。人们可以想象到的富饶地区,包括紫禁城,中南海,甚至是颐和园、圆明园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1901年9月份,满清政府派出了和平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份条约和《南京条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南京条约》是拉开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序幕,而《辛丑条约》是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以及中国整体的近代历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那么中国人真的就已经麻木到不想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了吗?

当初有一部分北京城的百姓们围观看热闹,有一部分北京城的老百姓还主动为侵略者领路,甚至是搭把手。这样的现象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002年,历史学家金一南先生指出过这一现象背后的潜在原因。第1点是因为当时有很多国内百姓认为国家屈辱,是封建王朝贵族王室的事情,和百姓无关。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很多屈辱的条约和战争,比如说1840年的第1次鸦片战争、1860年发动了第2次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每一次战争爆发之后,中国百姓的利益会被清政府尽量的微弱化,这时候皇帝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这样的话传到百姓的耳中的时候,很多百姓就会认为满清政府皇帝无作为,只是有一种愧对祖先的挫败感而已,而没有直接提到百姓的利益。

简单来说,就是百姓对清政府失望了。第2点原因是百姓意识还并不是十分先进。举个最好的例子,1897年当时清朝末年时期有一位学者,名字叫做严复,他翻译了英国的《进化与伦理》,并且加上了一些符合国内国情的思想,融汇成了一本叫作《天演论》的学说。这个学说按照当时的社会来看,是非常先进的一本文学著作,可是在国内却并没有受到推崇。从这一点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内百姓民族意识还没有觉醒,是很多悲剧发生的一个根本问题。

第3个原因也离不开百姓的生活,太过困苦。从1840年开放工厂、割地赔款到1900年之间,最辛苦和最受压迫的是清朝的百姓。用古话来说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在被压迫了很久之后,清朝百姓们自然也希望能够把日子过下去,最起码能够满足自己一日三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