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森未来计划纳斯达克上市 有望成自动驾驶全球第一股

2021-04-13 08:02:53 作者: 图森未来计划

“卡车自重大、惯性大,更需要提前、高效处理问题。我们这套系统能在最高每小时75英里(约120公里)的行驶速度下,保证卡车和货物的安全。在100码的高速状态下,控制精度达到3.8厘米。提前决策还能有效提升燃油效率,节省燃油费成本。”薛健聪说。

底层架构和大部分技术问题被解决后,“最后5%”的长尾问题成为攻坚关键。解决方法简单粗暴——如穷举法一般,不断地模拟、测试,直到所有未被预先考量的边缘场景全部涌现。在过程中,通过机器学习完善智能算法,也就是“从科学领域进入工程学领域”。

乘用车自动驾驶龙头企业Waymo在开放道路上积累了超过一千万英里的测试里程,工程师们仍发现层出不穷的新场景待解决。卡车的自动驾驶环境相对简单,边缘场景更少,但在去掉安全员之前,仍必须经历大量测试。

“洋山港、东海大桥就是非常典型的卡车运输场景,能在这里测试,对我们帮助非常大。”工程师说。事实上,经历25万公里测试后,图森未来的工程师们的确发现不少能帮助他们改良算法的场景。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了几个典型场景。根据相关规定,东海大桥最左侧车道不允许货车通行,因此最开始设计的算法亦不对最左侧的大型车辆进行识别处理。但实际上路后发现,违规占用左道的货车比比皆是,工程师们被迫修改算法,将这一场景纳入考量。

在雨天,路面湿滑、能见度差,道路动态限速由80码调低到60码。自动驾驶算法严格遵守交规,主动降速到60码,但道路上其他车辆却仍以80码时速行驶。“按动态限速行驶,一路上不断有后车变道超车,会不会反而不安全?”工程师说,“只有不断测试,才能找到这类场景的最优解。”

“运力”提供双赢模式

疫情倒逼下,卡车自动驾驶走上商用“快车道”。“运力即服务”成为新鲜且极具吸引力的“双赢”商业模式

经过3年道路测试,图森未来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不断上升。目前每3000公里左右,才会发生一次安全员介入接管的事件。其中多数情况,系统都能正确应对,只是安全员出于担忧而提前接管。247699.364公里的测试里程,图森未来做到零事故。

而在已落地商用的美国,自动驾驶里程数只多不少,也只发生了一次无责事故。2019年,在10号洲际公路,前方近距离突发严重事故,图森未来自动驾驶卡车在短时间内迅速刹车,从最高时速降到十几码。本可以刹停避开,却不幸遭遇事故车辆的二次碰撞。事后复盘显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自动驾驶系统已尽可能地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在疫情倒逼下,卡车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走上“快车道”。去年3月,图森未来与UPS(美国联合包裹)的无人驾驶运输服务合作增加至每周20次,并新开通一条连接凤凰城和埃尔帕索的运输线路。目前,图森未来拥有一支超过50辆卡车的无人驾驶车队,并服务于UPS、McLane(麦克莱恩)等18家客户。

这是一种新鲜且极具吸引力的“双赢”商业模式,薛健聪称其为“运力即服务”。即客户向图森未来购买自动驾驶运输服务,使用图森未来自营车队完成货物运输,只需按里程支付货物运输费用即可。运输过程中的维护、运营成本和责任由图森未来承担。客户不必“养着”一支庞大的车队,节省了车辆和人力成本,且具有高度弹性——业务高峰期按需购买运输服务,淡季则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开销。随着技术迭代,图森未来在3年间将自动驾驶模组的成本降低了40万元,算上自动驾驶节省的成本,公司亦能实现盈利。

另一方面,图森未来亦计划售卖装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卡车。客户承担车辆购置成本,并向图森未来支付按里程计算的虚拟司机服务费;图森未来则负责运营自动驾驶货运网络中的车辆。据了解,图森未来已与美国卡车制造商Navistar(纳威斯达)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L4级无人驾驶卡车,争取2024年前实现量产。

期待政策进一步放开

在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内,图森未来获得首张资格牌照。临港有最合适的应用场景,企业希望留在上海发展

与巨头扎堆的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不同,中美两国的卡车自动驾驶市场仍是一片未被抢占的蓝海,且赛道规模达万亿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