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乱象屡禁不止,然而,关于炒鞋“一夜暴富”的神话仍然在不停地传播。一名学生在自媒体平台写道:在有7.3万元本金的情况下,其中,部分钱来自于借贷,通过将这些钱多次流转,1个月的炒鞋销售额达到了23万元,如果利润按照10%计算,月收入也超过了2万元。
事实上,不论是鞋圈“大佬”,还是新手,炒鞋“翻车”的现象并不鲜见。此前,成都球鞋圈绰号“刘饼干”的鞋商因为炒鞋欠款1000万元,他曾劝诫大家:“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拿自己的青春去赌博。”
“炒鞋和炒股一模一样。”90后男孩许凯(化名)进入炒鞋圈3年了,在他看来,一双新鞋发售就像是设立一只新股,大量买入新鞋的人是庄家,零星购买的是散户。散户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赚差价,而庄家则是大量买入一款限量鞋,再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再将少部分鞋放到市场中流通,从而操纵鞋价,这就像股票领域庄家“控盘”。
当一双鞋子价格被炒到上万元以后,仍有买家前赴后继。许凯说,这是因为一些散户觉得鞋子价格仍旧会上涨,还会有下一个接盘的人。还有一些消费者本着“贵的就是好的”原则去买鞋。
一些球鞋交易平台的球鞋指数看作炒鞋的“晴雨表”。宋清辉指出,在幕后,这些指数数据都是可以操纵的,甚至可以被篡改。
宋清辉认为,炒鞋屡禁不止,也反映了放下年轻人渴望“一夜暴富”的心理,甚至这种心理也会导致一些人上当受骗。
“炒鞋市场泡沫已经变得越来越大,风险系数很高,在时尚风向和市场审美不断变化的当下,可能很快就会破裂。”宋清辉说,被球鞋“套牢”者或将欲哭无泪。
当前,对炒鞋行为的监管难度仍然较大,监管也在发力。2019年10月,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了《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针对国内出现的“炒鞋热”现象,指出这背后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各义务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球鞋交易平台也需承担起一定责任,加强监测和管理。4月6日,得物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对个别卖家标价波动较大的球鞋进行了下架处理,同时对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采取封禁措施。并且,将会增加对卖家异常标价的监测。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说,近年来,由“炒鞋”所引起的民事纠纷、刑事犯罪并不鲜见。消费者需提升风险意识,对于“炒鞋”行为,要保持理性,不要被所谓的暴利所迷惑,不要盲目投机,以免遭受损失。
(原题为《揭开“炒鞋教程”里的骗局》)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