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形势下,高能环境如何实现连续6年高速增长?

2021-04-13 17:20:40 作者: “极寒”形势

高能环境执行董事长、总经理凌锦明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到,企业的成长要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高能环境垃圾处理业务从填埋发展到焚烧,再到目前两者并举,就是企业发展逻辑紧跟社会需求变化、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众多周知,早期垃圾处理主要是简易填埋,防渗措施差,产生的渗滤液容易污染地下水,故“卫生填埋”是高能环境的第一轮市场。

后来,随着城市扩大,沿海地区土地稀缺,而占地少、减量化较明显的垃圾焚烧日渐兴起。

“高能环境作为产业链一端,顺势而为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但是实际上,目前垃圾处理的关键还是要因地制宜,比如土地便宜、人口不密集的地区,填埋比较有优势。”凌锦明补充说。

随着社会发展,又将产生新的环保需求,近年来,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加,而市场上有资质、有牌照的危废处置企业紧缺,致使市场出现短暂的供不应求,危废处置价格“水涨船高”。

然而,与同行一窝蜂加快危废焚烧处置布局,高能环境则将战略眼光放在“危废资源化”。

危废资源化,也是高能环境重点培育的另一块“利润奶牛”。

2016年,高能环境宣告全面进入危废领域,公司对靖远宏达等危废企业增资控股。

2020年,高能环境又大刀阔斧完成对阳新鹏富、靖远宏达的股权收购。阳新鹏富值得一提,它被誉为高能环境收购史又一个“点石成金”之作。

数据显示,阳新鹏富2015年-2016年净利润分别亏损431.66万元和958.71万元,自高能环境控股后,一改往年亏损状况,2017年-20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470.73万元、4529.51万元、4900.96万元。

近年来,通过外延式的收并购,高能环境在危废资源化领域迅速打开局面,2016年公司在手危废牌照量为22.66万吨/年,2018年突破50万吨/年,实现翻番。2021年1月,公司公告对外投资重庆耀辉环保公司与贵州高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待两个项目投产后,公司在手危废牌照量将超过100万吨/年,实现再次翻番!

现如今,高能环境前期布局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环卫、危废资源化利用等大固废战略,正好赶上垃圾分类、无废城市、碳中和的好时候,也到了利润收割期。

据最新披露2020年业绩报告,在生活垃圾处理、危废资源化利用、危废无害化处置等新兴业务板块增速显著,贡献了绝大多数利润。

其中,危废资源化利用实现运营收入13.67亿元,同比增长93.64%,生活垃圾处置实现运营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近209.65%!

可以预见,随着在手垃圾焚烧、危废项目陆续投产运营,高能环境今年经营业绩将“再续辉煌”。

2)树立长跑思维,专注技术创新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潮下,经历了产业间的合并重组,优胜劣汰,我国环保产业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

无论产业竞争格局怎么变,有一技之长的民营企业总能站稳市场,迎来鲜花和掌声。

凌锦明多次在媒体采访中强调,“技术始终是公司立足之本,作为一家有中科院背景的企业,高能环境将技术视为公司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近年来虽然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业务领域也在增多,但对技术研发的重视从未改变。

据悉,高能环境每年将营收4%用于研发上,A股上市后,高能环境将募集到的第一笔资金投入了内部研发中心,之后还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评审,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截至2020年底,高能环境累计拥有390项专利技术和21项软件著作权,累计主、参编8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与规范。

对环保企业而言,技术是基础,管理理念则决定企业能走多远。

凌锦明多次强调,在躁动的时代,面对诱惑,环保企业更加需要“专注力”。一方面专注于技术创新,深耕细分领域,将每块业务做深做精;另一方面,目光放长远,坚守核心价值,树立长跑思维,环保有需求,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盲目追热点,甚至过度融资、过度包装,背离初心就容易走偏。

3)保持危机意识,谨守奋斗本分

做企业如同做人,一家企业能走多远,做多大,往往跟企业家的思想、格局以及在关键时机把握上有关。

李卫国,既是东方雨虹的董事长,也是高能环境的董事长,身兼两家上市企业的领导,即便如今名利财富双收,鲜花锦簇,我们依然能够从他的文章和讲话中,感受他的危机和恐惧,以及时刻保持创业奋斗的姿态。

他在《再胜生忧》文章中谈到,一忧创新速度之慢,二忧大企业病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