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7岁阿籽奶奶画笔下的青春苏醒了 徐汇区艺术馆为她策展

2021-04-14 07:18:59 作者: 上海77岁阿

阿籽奶奶和外孙女阿籽在外写生

阿籽奶奶的作品

74岁那年老伴去世,她从中国最西北角来到上海最东南面,从握不住一支画笔,至今画足600多张作品。

去年,徐汇区艺术馆策展“凝视·日常——阿籽奶奶的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坦荡笔触,无需解读的艺术视角,引来诸多关注和喜爱。当了大半辈子家庭主妇,77岁的阿籽奶奶如今坐在自己的画室里,好像做了一个梦。

在临港美术馆,画家张平拥有一间令人着迷的工作室,滴水湖畔呼啸的风声吹不进这里,画作、家具的摆放呈现出散漫的逻辑。整个空间通透明亮,四处落着发烫的阳光。张平就在这里作画。

阿籽奶奶主动向女儿张平提出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们各管各的,我不管你,你也不要操心我”。画室安在张平的工作室斜对面,临港美术馆的同事用阿籽奶奶的画、再寻常不过的器具、盆栽装点起来。第一次走进工作室,等人们都离开,阿籽奶奶摸着木桌发怔:这个漂亮的房子是真的吗?墙上的画真的是我画的?

阿籽奶奶一米五小小的身子,被一盆文竹挡住了。长桌从头到尾堆叠着五颜六色的颜料,她只坐靠窗一隅,穿一件绛红色小棉袄,紫色的丝巾细巧地绕在颈间。阿籽奶奶开始耳背了,听不清人说话时她弯着眉眼凑上来,皱纹里倾泻出新疆塔城风吹日晒的干爽气息。

被人褒奖,无师自通

阿籽奶奶不曾受过专业训练,笔下所画都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物件。一只脆梨,一只南瓜,一个陶瓷盆,清洁工送来自家地里种的刚挖出来的包菜、白萝卜,阿籽奶奶仔细地画上黑黑的泥巴。

其中有幅甜瓜,去年办展时,被人拉着问,“奶奶,这甜瓜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太好了。”

她对这份褒奖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就是艺术家的眼光吗?“我喜欢吃甜瓜,把它画下来,只是这样而已。”

每一幅画的左下角签上日期和大名尹玉凤,厚厚一摞叠在架子上。张平说,600多张画,母亲对画画这事儿上瘾了。

外孙女是第一个老师

到今年7月28日,就是阿籽奶奶画画整三年了。这个日子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因为老头是2016年7月28日走的。女儿们带她去日本散心,尹玉凤看着脚底下黑黑的海浪翻滚着,乌青色的水和天连成一片,船晃得人几乎要掉下去。她竟然感到害怕起来。

从日本回来后不久,她因心肌梗塞发作住进医院,搭心脏支架,被医生断言可能过不了这一年。要强的老太太装着一肚子硬硬的心事,嘴上只嘱咐女儿们,“我要配个拐杖。”张平吓坏了,这怎么行?在她心里,母亲虽然当了大半辈子家庭主妇,但强势又能干,从不是风吹就倒的人。

也就是三年前这天,外孙女阿籽拿着两朵小花跑来说,“奶奶,画画吧。再不画,花都要枯啦。”于是,拐杖不配了,换成了颜料和画笔。当年7岁的小人儿还没有她肩高,一眨眼已经比自己还高一点。

阿籽是小女儿张云的女儿,小时候由她和老头日夜带在身边,祖孙情酿成化不开的蜜。画画这三年,尹玉凤自封阿籽奶奶,阿籽是她的宝,也是第一个老师。“我叫她老师,有时觉得自己好像都没有一个小娃娃成熟懂事。”

16岁当焊工眼睛弄坏了

尹玉凤6岁随父母离开湖南前往新疆塔城支边,16岁当起焊工,因为没有人教,傻傻地把眼睛凑上去捣鼓,没几年就把眼睛弄坏了。她的左眼球上浮着一片灰白的云彩,“你在我面前,我只能看到轮廓。”另一只眼睛也只剩一点可怜的视力。儿子曾带她去乌鲁木齐空军医院检查,病长久了,治不好。她早就习惯了,看到的一切蒙着雾。

19岁出嫁,老头比她年长十岁,两三个朋友帮忙凑足80张票证,买到一件条绒衣服、一匹的确良,婚就结了。爱情是什么啊?她没想那么多,只知挣好一餐饭、一屋房,才能将生活好好继续下去。1963年有了老二,她不再工作,老头在石油单位当司机,大大小小的家务事全砸在她肩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