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三年,卖出了第一把紫砂壶
时光流逝,季畅园的老匠人们,看到林灿煌朴实,又真心想学做紫砂壶,就慢慢地把自己的独门秘诀传授给他。
日复一日,林灿煌坐在桌前,将炼制好的湿润适度的紫砂泥放在泥凳上,用木质的搭子,把泥料拍打成薄薄的泥条,用矩车划出长短适合于壶体身筒的泥片,划出圆形的口盖和壶底泥片,身筒卷成圆柱形,再用拍子慢慢拍打,让壶肚胀大,将上部或下部收敛成壶口或壶底,使之与自己设计的造型相吻合,稍待干燥后分别装上壶把、壶嘴,配上壶盖,再一遍又一遍地用“明针”刮压、修整、加工。
师傅季益顺的教导,使得林灿煌坚持用好泥制作紫砂壶的基础上,极其注重制壶工具的品质,针对不同壶型自己打造工具,因为依靠产业链制造的工具只能制作出千篇一律的茶壶,唯有手作工具才可以勾勒出不同特色、风格各异的紫砂壶。
2011年,林灿煌终于卖出去第一把紫砂壶。当时林灿煌把做好的壶给父亲看时,父亲说可以了,于是林灿煌的第一把紫砂壶摆进了父亲在台湾的紫砂壶门店,后来被人以2000元的价格买走。回看那把壶,林灿煌说:“壶是临摹了几年经典作品做出来的,虽然造型看着不错,但当时技艺不够精炼,壶也总是差点气氛。”
因为来自台湾的缘故,林灿煌一直不能参加工艺美术师的职称考试,直到2018年,国家出台“惠台31条”,江苏和宜兴结合实际将惠台政策落实,2019年,学艺十一年的林灿煌终于有资格报名2019年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的考试,也成为台湾顺利考取这一职称的第一人。
林灿煌清晰的记得考场设在宜兴的一个学校里,考试内容是在两天内做出一个紫砂壶。林灿煌当时做的紫砂壶是一把花器,那把紫砂壶用红泥、绿泥、紫泥三种颜色做成,壶周身有荷叶包边,线条优美,素雅温润,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后来,林灿煌又做了一把跟考试时一样的紫砂壶,被父亲在台湾的一个老客户以两万的价格买走。
林灿煌回忆,当时师傅季益顺看到这把壶时,表扬他这几年基本功打得非常扎实,茶壶口盖细节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壶身的荷叶包边不太灵动,告诉壶要“活”起来,经师傅点拨后,林灿煌又做了三把壶收藏于家中。
创办自己的工作室,用紫砂壶串联起两岸的文化交流
年复一年,林灿煌的紫砂壶作品线条越来越流畅,构思巧妙,气韵也生动起来。林灿煌制作一个紫砂壶短则几天,长则两周,他之前的紫砂壶作品多是通过父亲在台湾的门店销售,父亲年岁渐长后,在台湾的紫砂壶店也关了。2013年左右,林灿煌和妻子开始在网上开始做直播,几年下来已经有了万人的铁粉群,他的紫砂壶一经完成就会被很快买走。林灿煌从来不做预定生意,在他看来做紫砂壶快不得,需要匠人从容的坐在泥凳上,心无旁骛地把弄着手里的泥片,享受泥巴带来的乐趣。
同样是2013年,林灿煌应邀参加在新竹市举办的宜兴紫砂壶交流展会,带着师傅、师兄和自己的作品拿去参展。林灿煌还现场示范了制壶过程,并和台湾壶友们交流制壶的心得。台湾壶友们能近距离看到宜兴紫砂壶制作过程和大师季益顺的经典作品,对于从小在茶文化盛行的台湾长大的壶友们来说,是一次完美的体验,许多人也成了林灿煌直播时的粉丝。此后,2018年,林灿煌再次带着紫砂壶作品赴台交流,今年9月份将和妻子带着作品回台湾新竹和壶友们见面交流。
2019年,林灿煌开了自己的工作室烨煌纪,寓意前途光明之意,在新的工作室,林灿煌会把直播、销售推广这些环节交给同事,自己专心做壶,林灿煌知道,工作室的成功最需要的是自己将紫砂壶做到完美,而紫砂壶制作不仅仅是将手艺练到炉火纯青,还需要在紫砂壶中融入文化。“匠者,始于心才能见于器。”就像师傅季益顺来所说,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还远远不够,还要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背景,从传统中汲取创新的养分。后来的林灿煌边学习制作紫砂壶,边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做出像师傅的“四大美人”、“妃子笑”、“琵琶语”那样带着古典韵味的经典作品,这样壶友们在欣赏紫砂壶的同时也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