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服务稀缺、养老资源不足,如何让更多人拥有体面晚年?

2021-04-17 10:00:06 作者: 高质量服务稀

文 | 陈鑫

4月15日,据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夕阳红养老院一老人被殴打致死,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这并不是孤例。年逾半百的孙斌就在家乡马鞍山市的一家养老院里永远失去了父亲。

因父亲失去自理能力,养老院用一根3米长红色广告布拧成的绳子,把他禁锢在木板床上,防止老人自主活动而带来伤害。但他却从床上跌落,布带勒住颈部窒息而亡,颈部留下一道宽约1厘米的索沟。

在中国,养老服务被看成是一个朝阳产业。1.67亿65岁以上老人、4000万失能老人,都提示着这个产业的光明前景。凡考察过养老院的家庭,都体会过养老院的火爆,合心意的养老院通常需要排好几年队。

但诡谲的是,全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还不到50%,绝大多数养老院处于亏损或是微利状态。在勉力维系日常运转的情况下,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照护质量(无论是老人的生活空间、机构的硬件设施,还是护工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可想而知。

巨大的养老需求与低水平的支付能力成为中国养老院的结构性困境。多数养老院被视作收容场所,仅仅维持着老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护工荒、高质量服务稀缺、养老资源不足的行业现状撞上加速迈入老龄化社会,等待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1

一个普通家庭的老人

能住上什么样的养老院?

从老人迈进养老院大门那刻起,他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自由,也许还有尊严。

起初,老人只是失去独立出入的自由,养老院的门卫多数管理严格,外出通常要子女陪同。还有许多老人,是被子女以“参观”“就医”等原因“骗”进养老院的。

随着身体机能的衰减,他们的生活空间一点点缩小,最终被禁锢在一张床上,常常有老人形容自己在养老院中的处境“就像在蹲监狱”。

在上海市一家公办养老院,老人们按照失能失智与否划分出三类,按照楼层区分开来。

住在一楼的自理区老人,生活相对丰富,可以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将,闲话家常。体力更充沛的还能到花园晒太阳散步,甚至绕着养老院骑自行车。

连接左右两边病房的走廊是公共区域,大型鱼缸里的蔚蓝世界为冷清的养老院增添一丝生机,旁边还放了一架钢琴供人演奏。

二楼“关”着失智老人,房间外的读卡器提示着,这是一个与楼下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住着的老人智力如同刚刚上学的孩童一般,不认识自己的家人,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被关在这里,整日喊着“放我出去”。还有些患有认知症、有暴力倾向的老人,养老院出于安全责任考量都不敢收。

更多楼层住着的是瘫痪在床的老人。失去对自己身体控制权的老人,仿佛如机器般躺在床上,连吃饭、穿衣、如厕等已经形成本能的动作,都需要有人协助照料。

按照普通养老院当前的照顾比,平均1名护工要服务5-10个老人。

为了保证效率,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人的身上。养老院最害怕的情形,是护工忙着照料其他老人时,有老人不小心摔倒或者伤到自己,机构和护工都要承担最直接的责任。

为了防范安全风险,也为了保证效率,约束就成为养老院中通行的保护手段。

这种行为也会得到家属默许。

很多家属也是在长期的孤立无援、心力交瘁的状况之下,才选择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所以他们也明白、体谅护工的难处。眼下,为了老人的安全好像只能如此。

孙斌就曾看到过父亲被绑在轮椅和马桶上,“相当于安全带一样”,养老院工作人员为父亲刷指甲缝里的大便。这是他自己都做不到的细致服务。

公平地说,养老院并非有意忽视或虐待老人。

就在事发前的2小时前,养老院的院长还发来一段喂老人吃排骨汤和水饺的视频,孙父挺背坐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护工。

不过当天,孙父确有反常,坐在轮椅上不安分,躺在床上也爬来爬去,嘴里嚷嚷着“我要去找我老伴”。

“你要是再说胡话,我就把你拴起来”,卜护工拿来一根3米长红色广告布拧成的绳子,将老人禁锢在木板床上。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卜护工每隔20-30分钟都会来检查一次,第三次隔了1小时,因为三楼有老人屎尿拉在裤子里了,陈护工找她帮忙清理。意外正是发生在这段照料其他老人的时间里。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