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斑马App拓展的又一新品类

2021-04-19 15:16:44 作者: 写字:斑马A

可以说,从基础习惯到汉字知识积累再到美感教育都渗透在其中。

不同于英语、思维等科目,写字课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养成一种书写习惯、拓宽文化眼界。而这些品质都不是局限的,可以融合到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因此,小朋友们拍照上传提交练字结果后,辅导老师在进行点评时,为了培养小朋友的兴趣并坚持下去,会去注重哪个部分写得好,并将好的地方圈出来予以反馈,避免批判式教育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在激励机制上,写字课坚持了斑马App的打分机制,学生作品上传后,会被择优上榜,作品上榜的学生得到平台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商城中兑换学习周边。

02

延续斑马App分龄教学,聚焦内容层面的系统性

写字课与语文天然相关,斑马App用到了做语文课时教研的积累,课程上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写字课也遵循了斑马App的分龄教学体系。

在写字课的互动动画环节,引入了汉字的背景故事。这一点实际上是来源于斑马App语文课里的“汉语情境溯源”,语文课程中古诗的教学,把学生带到古诗创作的情景中、意境中,以此使小朋友更形象趣味的了解诗句的含义。

斑马App的写字课,整个课程是按照书法教学体系和小学语文大纲制定,两者相结合,形成循序渐进的、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

此外,写字课同样用到了斑马App的分龄教学体系:

第一,不同的年龄,操作层面上的难易度。斑马App在做分龄研究时发现,小朋友达到6岁后,就进入了一个正式开始学习写字的重要阶段,原因是6岁以下的大部分孩子肢体力量和手眼协调性发育不足,还没有达到可以练习写字的程度。因此,斑马App写字课这次的范围定在6-8岁的孩子。

斑马App团队在教研中还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之间的区别看似小,在学习能力、生长发育等方面细究起来,却有着很重要的教学上的区别。斑马App将这些教研成果融合在课程体系里,用沉淀下来的教研经验来赋能产品的功能创新。

第二,不同的年龄,内容层面趣味点的差异。很多父母在看到自己的小孩对着一个动画笑得合不拢嘴时,却搞不懂笑点所在。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趣味点也在跟随着既有认知发生着变化,这一点能在教育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斑马App对此做了大量的教研,根据能够触动到小朋友的趣味点,设计出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在兴趣的加持下,小朋友对这块内容的记忆表现得更好。基于此,斑马App表示,“我们坚持“去游戏化”,因为比起将注意力放在做游戏化的东西上,研究趣味点从而提高内容吸收效率,对孩子们来说更重要。”

第三,不同年龄段,匹配适合孩子学习的内容。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规定标准,尤其在儿童期间。“哪个阶段的小朋友不能使用明火、不能接触尖锐的东西,那么在针对这个年纪的课程画面中,就不会出现这些内容。”斑马App市场运营负责人说道。

从底层教育逻辑来看,斑马App各个科目的教研思路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虽然已经有斑马App其他科目领先行业的经验,但是,做写字课也是一次全新的教研,“如何让整个路径通畅是教研层面最大的难点。”该负责人说道。

如何从字的每个笔画,到最终写出一个完整的字,这个路径该怎么设计?比如写字中的“丨”,就有垂露竖、悬针竖等不同种类的竖,教研要去研究哪种“丨”用的最多,还要去研究哪些笔画对小朋友来说写的时候很困难,比如“乛”。这些都是细节,都要投入大量的教研工作,也是斑马App写字课中投入最大的地方。

斑马App现在积累了超过30亿条少儿语言行为大数据,同时,也会定期组织小朋友在线下学习,观察和分析小朋友们在某个环节时的表情和状态。用这些研究去发现结论,优化课程。

03

斑马App做全方位能力成长学习平台

写字课是泛语文品类,用户需求大,针对这一品类,入局的选手很多,但暂时没有独角兽,对于斑马App来说有很大的机会。

从斑马App的英语到思维到语文到美术,再到如今的写字,在斑马App团队看来,“斑马App想做全方位能力成长学习平台,洞察用户需求来持续推出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