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肝二十年 笑对每一天

2021-04-20 13:23:09 作者: 换肝二十年

刘季壮(右)和梁先生(左)拥抱当年的主刀医生彭民浩教授。

当年参加过手术、护理的医护人员重聚一堂。

刘季壮曾经的肝脏被保存下来,供教学用。

南国早报记者 张若凡 文/图

4月19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病房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医务人员给3名病友庆祝“20岁”生日——他们是广西首批接受肝移植且存活时间最长的人。某种程度上说,他们20年前的勇气,助推了广西医学事业的发展,并让此后的大批患者受益。他们自己则在重生后归于平凡,把每一天都过得满满当当、有滋有味。

1

不移植就是等死,只能拼了

今年68岁的刘季壮是当天的“寿星”之一,医护人员都亲切地叫他“阿壮”。2001年4月19日,他躺上手术台,接受了肝移植手术。当时,肝移植在全国都还是新鲜事,“换肝”对多数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事,大家的普遍认知是“难度太大,风险太高,很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1999年一次突如其来的大吐血,让刘季壮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想活命,只有一条路——肝移植。“毫不夸张,我那时候是一盆一盆地吐血。”一次吐血上千毫升,让他意识到,不移植也是死,不如赌一把。于是,他把心一横,把一条命交到了“广西肝移植第一人”彭民浩教授手上。

刘季壮手术后一个星期,另一名病人隔着病房的窗户,亲眼看到“这个人在肝移植手术后还活着”,于是跟医生说“我也要手术,我也要活下去”。

这个人是贵港的梁先生,当年他39岁,正值壮年,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肝硬化和肝癌,曾经接受切除手术,结果还是复发了,他也只剩肝移植这一条路。刘季壮的手术成功,让他下定了决心,因此,他俩的“生日”只相差一周。

另一名患者谢先生因故未能来到现场。据了解,当年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不忍心拖累女朋友,忍痛提出分手。女朋友坚决不同意,要跟他一起渡过难关。这份爱化为勇气,最终开花结果——手术成功了,女朋友变成了妻子,小两口变成了一家三口。

据了解,肝移植后存活20年的患者在全国也并不多。接下来,广西还有一批“十八九岁”的肝友将陆续迎来重生二十年的生日。

2

肝胆相照20年,满满都是回忆

为了这场特殊的生日会,当年照护过他们的医生、护士相约回到病房,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退休,年纪最大的已经86岁。回忆往昔,大家都认为,这是职业生涯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做医生这个职业,最幸福的事就是陪着病友们慢慢变老”。

久别重逢的人们聊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满满都是回忆。在刘季壮的手术中,卢榜裕医生负责去天等县获取供者的肝脏。回来后,他敲敲刘季壮的病房门,说了一句“东西拿回来了”,给刘季壮吃了一颗定心丸。

大约10年后的一天,卢榜裕医生在路上遇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远处过来,到自己面前时“咔”地一个刹车,那人翻身下车不停鞠躬,嘴里直呼“再生父母”。卢榜裕心说完了,这是遇上碰瓷的了?那人说“你不认识我了?我是阿壮啊!”卢榜裕这才记起来,开玩笑说:“我不一定记得你的脸,但一定记得你的肝。”

刘季壮的肝一直保存在肝胆外科,给学生教学用。医务人员还特地把这个“肝硬化教学标本”拿出来,让刘季壮跟他的“前肝”合影。

3

笑对生活,是对重生最大的尊重

手术后没几天,刘季壮就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唱起了京剧,他的乐观也在此后的20年里帮助了无数病友。每当有病人在移植前犹豫、恐惧,医务人员就会把阿壮请回来现身说法,加油鼓劲。

此后,刘季壮成为了广西肝友会的会长,带队参加每两年一届的全国器官移植运动会。这些闯过鬼门关的人,参加跑步、乒乓球、游泳等项目,展现换过器官的人照样可以“更快、更高、更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