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避坑指南:你对院校的理解也许都是坑

2021-04-20 21:15:12 作者: 2021高考

本文由零点高三原创,转载需经授权。

高考志愿填报是件非常谨慎的事情,绝不仅仅是一张志愿表。家长考生对于志愿填报众多知识和信息的掌握运用,关系到考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人生走向。但填报志愿时家长的主观性容易导致院校和专业陷入误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这四大误区,给高三的考生和家长提个醒。

天坑一

盲目相信排行榜

参考排行榜选大学是考生和家长认为比较快捷的方法,殊不知,盲目信任排行榜来选大学也有其弊端。

时下,网络上流传大学排行榜种类繁多,但各类排行榜有不同的排行指标和侧重点,评价标准也参差不一,呈现出的榜单排名结果也五花八门。例如最近武书连发布的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榜单,北京外国语大学竟然排到了令人震惊的第200名。

这和我们印象中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形象不太相符,毕竟北外,是很多考生心中的中国语言类大学最高学府。

同样让人无法理解的是郑州大学排名第33位。郑州大学学生人数的确是中国第一,共有70000多学子。不过,郑州大学没有1个A+类学科,也没有1个A类学科,甚至没有1个A-类学科,最好的只有B+学科。这样一所211在榜单上碾压众多985,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直以来,武书连大学排行榜多受争议,大众认为其权威性有待考证。但任何一个排名都不可能全面反映一个大学的所有方面,即使是像QS和US.NEWS这类权威性较高的排名榜单,也不可完全作为择校的唯一标准。

《零点高三》小编建议:考生拿到高考分数和省排名后,可结合当年各高校在本省往年录取分数或位次缩小选择范围,明确适合自己的高校范围,从学校的师资、学科建设、毕业生就业率、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各机构的大学排行榜可以适当参考,不能盲目信任。

天坑二

仅凭名字判断大学

在挑大学时,面对众多高校,考生和家长很容易出现望名识大学的情况。

在我国院校群中,北京汇集一批“国字号”大学,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但是很多冠以“国字号”的大学,从名字上无法精确判断出校址,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址在合肥,而不在北京;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校址都在杭州。所以一定要认真阅读大学官网,不要轻易根据名字来判断。

另外,高校经过合并更名后,考生和家长很难从名字上来判断高校的专业发展优势或主要专业领域。如成都理工大学的前身为成都地质学院,优势专业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再比如同样都叫“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以矿业为特色,因为它前身是山东矿业学院;青岛科技大学以化工为特色,因为它前身是青岛化工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以钢铁冶金为特色,因为它前身是武汉钢铁学院;河南科技大学以机械类为特色,因为它前身是洛阳农业机械化学院;江苏科技大学以船舶为特色,因为它前身是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等。

《零点高三》小编建议:考生和家长在院校选择时,不要盲目相信院校名称,而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高校的历史沿革或来龙去脉,明晰高校的强势学科及特色专业,最后再进行比较,筛选出一批在自己高考分数段内“性价比较高”的大学。

天坑三

过分强调地域选大学

高考填报志愿时,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做志愿选择时格外关注的一项。

我国高等院校分布相对较集中,北上广等城市高校数量多、办学水平较高,考生更倾向于选择这些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会城市,高考志愿的“孔雀东南飞”正成为一种潮流。相比而言,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省份的高校热度略显不够。但有些考生过分看重地域的“冷”“热”而放弃了专业的选择,限制考生的发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