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了社交平台上奇葩美食相关话题的讨论后,我们对其中提到“奇”的语句进行分词和共现,结果发现:当我们说一个食物“奇”的时候,共同提到的主要有食材、味道还有烹饪方式。
“煮”“炒”还是比较常见的烹饪方式,但当劳动人民拿出特殊的发酵手段时,关于奇食的想象顿时变得大胆起来。
蒸双臭和霉千张打破了江南小镇温婉优雅的刻板印象,这股游弋在绍兴古镇老街边的臭味,就来自特殊的发酵手段。
蒸双臭需要用苋菜梗发酵,在绍兴,甚至有人深藏了近十年的“臭菜卤”/ 来源:bilibili《奇食记》
蒸双臭的灵魂来自臭卤,而臭卤是苋菜梗在坛中自然发酵形成的,发软的苋菜梗捞出,再添入新的苋菜梗,一坛老卤,越卤越臭,越卤越陈。
而霉千张的形成则需要用上湿毛巾,将千张放在尚有余温的大灶上,进行干发酵。
要想形成最后独特的口感,烹饪手段很重要,但食材的本身才是关键。在关于奇食的讨论中,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食材,以及一些制作工艺只用的奇特东西被提及最多。
有些食材其实并不特殊,例如一些豆制品以及蔬菜。豆腐很常见,但在特殊的的加工方式下可以呈现出多种食物形态,比如固态的臭豆腐、半固态半液态的腐乳……
巧克力和香蕉、苹果等水果本身很“正常”,但由于一些做法或者和其他食材混搭导致最后呈现的食物很暗黑,例如鸡蛋炒苹果、辣椒味巧克力等。
再比如折耳根,多变的做法和吃法使得拥趸们狂喜。凉拌、熬汤、蘸料……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爱它的人嗜之如命,厌它的人避之不及,要问谁最懂它,同列于表中的香菜,可以算得上它的“钟子期”。
折耳根究竟是不是一道美味的食材,没少引发口水仗,但“虫子”“胎盘”“老鼠"等在现代餐桌上并不常见的食材,只会让你感受到世界的参差。
土笋冻是福建泉州、厦门一带常见的小吃,此土笋并非竹笋,而是一种蠕虫,叫做可口革囊星虫。
在网友对奇食的评价中,“好吃”一骑绝尘,大幅领先于第二名的“奇葩”。这些美食冒险家们,一边高呼着“还有这种奇葩食物?”“一边抚着肚子感叹道“好吃到打开新世界!”
也有人鼓起勇气尝试了,但依然无法接受,“害怕”“恶心”“难吃”“可怕”等词出现得也不少,毕竟这些奇食也确实奇异了些。
最早而言,食物只是为了满足温饱,在漫长的岁月演变过程中,大家对食物的挑剔让饮食成为了一种地域文化。
例如福建永春的传统大菜——尿肉尿蛋,只有家族聚会场合或者红白喜事时才会食用,烹饪者也多为当地有声望的宗族领导 [2] 。在外地人眼中重口味的奇食,其实包含了日渐消逝的宗族仪式。
惊喜也好,惊吓也罢,尝试下姿态万千、口味各异的奇食,或许就上头和真香了。
当然,接受不了也无需勉强,刷刷这些奇食,见识见识世界无奇不有也挺好,万一反胃了,就当减肥吧。
还有些食材也很奇葩,比如油炸蟑螂。还有地区有风俗将人的胎盘包成饺子或者煲成汤。
这些昆虫和边角料,在它们下锅的瞬间,食物已被烙上“奇葩”的印记。
在奇食烹饪过程中,最难令人接受的当属“屎尿”。除了用尿来煮肉煮蛋外,湖南有些地区还用牛屎来封存酒,这酒是很醇厚,但敢不敢尝就看人了。
奇食的味道,很怪也很香
自由而奔放的奇食,能有什么坏心眼?退后一步,限制你想象;上前一步,上瘾没商量。你觉得是个雷,但尝试过后没准是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