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缓和护理专科小组:温暖生命最后的旅途

2021-05-10 10:10:36 作者: 协和医院缓和

明确了父亲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还能为父亲再做些什么,老先生的儿子不再纠结,他说:“有你们在,我们的心也踏实了。”

几天后老人安然离世,家人按照老人的意愿和生前的安排准备了葬礼。沙蕊说,整件故事中让她最难忘的就是那双紧紧握住、不舍松开的苍老的双手,她感受到了温暖与信任,也正是这股力量,鼓励着她向更多人传递温暖,为更多患者打通回家的路。

“芳疗”唤回久违的笑容

“面对死亡,病人和家属都会产生焦虑,甚至一些家属的焦虑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对他们的安慰、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刘茜作为芳疗照护的骨干成员之一,承担了北京协和医院东、西两院区的“芳疗”会诊工作。芳疗照护除了缓解患者的躯体症状,通过精油、抚触也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排解心理问题。

呼吸科病房的吴叔叔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从去年年底开始,吴叔叔的老伴儿就一直在医院陪护照料。虽然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案,但吴叔叔的癌细胞还是出现了脑转移,导致左侧身体无法行动。长时间的照护陪伴,吴叔叔的老伴儿在躯体和心理上都承受者巨大的压力,日渐消瘦。

见老伴儿如此辛苦,一向坚强的吴叔叔在刘茜面前落了泪:“小刘你看我现在,左侧身子都动不了,老伴儿日日夜夜照顾我,在病房也休息不好,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实在太辛苦了,我对不起她……为什么和我一起治疗的病友用药后都有效,我怎么就成了这样……”

“叔叔您很心疼老伴,对不对?您现在一定很想为老伴做点什么吧?我和您一起想办法。”刘茜握着吴叔叔的手说道。

“我就希望我左侧的身子能动,哪怕有一点点知觉,我自己能动一点儿,也能给老伴儿减轻点负担。”吴叔叔拉着刘茜的手说道。

“您放心,我们会想办法帮您解决。”刘茜为吴叔叔配置了精油,帮他按摩舒缓身体。同时,在宁晓红医生的协助下,吴叔叔和老伴儿转到了附近的二级医院,“转到二级医院后,吴叔叔住在单间病房,阿姨也能好好休息。”

刘茜的安宁缓和医疗服务也随着吴叔叔的转院,将护理延伸到了二级医院。“我会定期去吴叔叔的病房,为阿姨和他们的女儿做一些护理上的指导。”刘茜说。每次拜访,她会带上自己调配的按摩油,帮助叔叔止疼和化痰。

“我能为他做点什么?”无助的老伴儿心里惦记着吴叔叔,拉着刘茜寻求缓解病痛的办法。“其实您可以帮叔叔做做按摩。”在刘茜的指导下,阿姨和女儿每天细心地为叔叔按摩腿部、按摩背部,一家人的心情逐渐放松,女儿还特意找出了一家人之前旅游的照片,在吴叔叔状态好的时候,一家人一起回忆着过往的快乐和美好,笑容重新回到他们的脸上。“之后的每次按摩,全部由阿姨和女儿包办。”刘茜说,这样一个小互动,成为家人和患者之间沟通表达的桥梁。

在生命的最后打开心结

从事肿瘤专科近20年,沙蕊有着丰富的终末期患者照护经验,她接触更多的是肿瘤病房里的患者。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病人——“有个性”的张叔叔。

“张叔叔身患癌症,却总是独来独往,没有家属陪着,每一次住院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沙蕊说,张叔叔刚住进病房时,大家都觉得他“不好相处”——由于消化道存在肿瘤,张叔叔的鼻子上常年插着胃管,每当沙蕊想为他进行鼻饲和倒引流液时,总会遭到张叔叔的严厉“批评”:“不用不用,你走吧,我自己来!”

慢慢地,沙蕊发现,其实张叔叔并不是不好相处,相反地,他是一个特别自立、处处为人着想的人。有一次,沙蕊主动提出要帮张叔叔换引流袋,得到的回答在意料之中:“你把袋子搁这儿,我自己换。”

“叔叔,您为什么不愿意让我们帮您呢?”看着病床上的张叔叔,沙蕊心有不忍,不禁问道。张叔叔这才打开话匣子。原来,他觉得引流出来的东西是有味道的,不愿意麻烦别人,“这些事我自己能做,我一个人在家也是这么照顾自己的。”

沙蕊这才明白,张叔叔所有的“固执”行为,其实是他多年来独自生活的习惯,也是他能够自立自理的一种表现,因此,她和张叔叔也达成了一种默契——在张叔叔自己进行鼻饲、换引流袋等事情时,她会在一旁默默地递东西,辅助张叔叔完成。“我们会鼓励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缓和医疗的理念里,我们不能剥夺患者自理的权利,让患者不会产生社会缺失感。”沙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