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抢智能家居风口,小米、华为、海尔智家路有何不同?

2021-05-10 14:44:53 作者: 都在抢智能家

智能家居已成众多企业争相布局、抢占赛道的“角逐场”。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将在2021年达到3073亿元。然而从《2020中国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来看,涉及智能家居的企业中,却只有华为、海尔智家、小米三家品牌进入了前十。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在抢智能家居风口,只有三家企业做到了市场前端?它们各自走的路又有何不同?也许,我们可以从三家品牌在智能家居领域的起点、战略、成果等多个维度上剖析,从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纵向来看,起点各有不同

从步入智能家居领域的时间来看,海尔智家是在2006年、小米是在2013年、华为是在2015年。

在2006年整个行业还未萌芽阶段,海尔智家就先人一步布局U-home。到2015年,海尔智慧家庭战略正式对外发布,同时在2016年首推行业互联互通场景。随后,2019年海尔智家率先完成了生态品牌的战略性换道,加速落地推进智慧家庭全球化的进程。而这些战略成果也让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在2020年这个关键点孵化诞生。

到2021年,海尔智家已积累布局15年,持续发力6年。此时的海尔智家,俨然已凭借较早的市场布局,引领行业并取得众多成果,率先步入了生态品牌的全面收获期。

小米选择的是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从2013年用第一款路由器在智能家居领域“试水”后,仅用了三四年的摸索时间,就在2017正式推出“小爱同学”智能音箱,此时才真正形成了统一化、管理化、智能化的小米独有生态链体系。

小米这条路也极具特色。凭借着高性价比、简约火爆的小家电,小米快速打入年轻群体,并迅速铺张了小米智能家居生态体系,仅用短短的几年就建立起相对稳定的IoT平台。

直至今天,小米的手机、电动牙刷、扫地机等等智能单品,依然广受用户喜爱。随着整个小米生态链品类被小家电快速打通,小米也开始不断推出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大家电,

将逐渐补齐全屋智能体验的短板和遗漏。

最后来看华为,华为正式在智能家居领域有所动作是在2015年。与小米相似的是,华为同样选择了以手机作为物联网的主入口,逐步形成了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

但与小米以智能音箱为突破口不同,华为采取了逐步落地华为商城、华为体验店、华为智选品牌、方舟实验室等多维“华为智选模式”,通过“1+8+N”的IoT落地思路逐步过渡,从而构建起一个强大的智能家居生态。

显然,华为很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虽然在智能家居的落地体量、连接设备上还稍逊,但凭借5G技术、算法优势,华为IoT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成为智能家居领域不可替代的新动能。

横向来看,打法各有千秋

除起点不同以外,三家品牌在打法思路上也各有不同。

从整体来看,华为更侧重于“做平台”,目的是为能更好实现移动端与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举例来说,基于华为的通讯和技术优势,你可以通过任何一部手机、智慧屏终端,轻松在任意场景下实现智能家居之间的互动、投屏以及操控。

小米则更侧重于“做硬件”。基于自身的IoT平台,小米搭建了独有的硬件生态链,整合了海量硬件制造商,从移动电源、智能音箱到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等,硬件布局越来越丰富,基于此,为用户配套出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方案,方便快捷。

海尔智家注重的却是“做生态”,最终目的是为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不同于其他品牌只是简单地推出智能设备单品,海尔智家将更大的发力点,围绕在了用户生活体验上。并整合众多行业生态资源,提供衣食住娱的智慧场景,让用户无需东奔西跑,一站式满足所有美好生活的需求。

基于不同的理念,三家的具体成果又有那些呢?

先看海尔智家,截止到2020年底,已有1000余家三翼鸟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在北上广、重庆、青岛等城市陆续落成。同时在海外,遍布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累计建成了近800家001号体验店中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