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警报齐鸣 厦门60多万人大演练

2021-05-11 09:23:56 作者: 防空警报齐鸣

消防救援队使用云梯车救出“被困人员”。(本组图/本报记者黄嵘摄)

专业设备救援被困高楼的“重伤员”。

救援人员现场搭设医疗帐篷。

厦门医学院学生开展心肺复苏、包扎等急救技能演示。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蔡镇金 通讯员 夏小锋)一声声防空警报划破厦门长空,全市60多万人应声迅速转入人防掩蔽工程;重要防护目标“海新”遭遇“空袭”,人防专业队随即进场紧张救援,最终重要目标得到有效防护,城市很快恢复正常运转。昨日,我市举行防空警报试鸣,全市党政机关、大中小学校师生及各区部分居民同步参加应急疏散演练。位于海沧第一实验小学的演练主场举行了重要目标防护与救援,这一场模拟逼真、气氛严肃、环环相扣的防空袭救援取得“胜利”,受到现场观摩人员的一致肯定。

据悉,今年是我市首次组织带实战背景的人防工程平战转换行动演练,并首次组织全市党政机关人员同步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现场】

预先警报

有序转入地下人防工程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蔡镇金 通讯员 夏小锋)昨日下午3时整,防空警报正式拉响。先是连续鸣响36秒,之后停24秒,反复三遍,这是预先警报,表明敌人即将空袭,必须立即做好防空袭准备。

警报响起后,参加演练的居民、师生、机关工作人员迅速成队跑入就近的地下室,并转到地下人防工程。此时,人防工程已完成抗爆单元分隔,战时供配电、给排水、通风、防化等系统的检修调试,工程各项功能运行正常,达到战时掩护群众的要求。

人员进入地下人防工程后,工作人员对疏散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对老弱病残等重点人员进行医疗检查和治疗,提供防护和生活物资。

演练主场

迅速救出“受伤”人员

120医疗队员运送“伤员”。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蔡镇金 通讯员 夏小锋)伴随着鸣6秒、停6秒持续重复的空袭警报,表明空袭即将开始。此时,记者在海沧第一实验小学看到,为防护重要目标“海新”,烟幕防护分队来到该目标的指挥调度中心、生产设备区四周地面,施放垂直烟幕,一道道数十米高的烟幕屏障瞬间形成,滚滚浓烟有效降低敌方可见光、红外、激光制导武器的效能,达到对重要高大目标的防护。

演练主场上空盘旋着多架无人机,正在察看空袭场景,发现有人员被困高楼,消防救援队接到指令后,紧急出动,使用云梯车开展高空救援,及时救出“被困人员”;有人员“受重伤”无法行走,蓝天救援队立即利用“绳索横渡系统”专用设备,将被困高楼的“重伤员”安全转移到地面。

在人员转移过程中,由厦门市红十字会人员组成的卫生救护专业队,仅用不到5分钟就搭起临时救护帐篷,紧接着对“受伤人员”进行就地应急救治,随后“受伤人员”由120急救车送往医院。参加演练的厦门医学院学生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心理救援三个组,现场演示了相关救护技能。

空袭往往造成全面性破坏,包括导致城市功能设施瘫痪。当天主场演练,由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厦门分公司组成的通信抢修专业队,把网络通信抢修车开到现场,对指挥调度中心网络、通信设施进行抢修演练,模拟建立临时指挥通信网络。电力、燃气、水务等专业队则分别对受损的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演练。

在近十支人防专业队的紧张协力救援下,所有人员得到有效救治和安全转移,电、气、水及网络等功能设施全面恢复正常运转。

集美区乐安中学

3分钟

疏散1400名师生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蒙婧)昨日下午,集美区在乐安中学举行2021年人民防空疏散演练暨人员疏散实战演练活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