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使不得,更“驶不得”!山西交警提醒…

2021-05-11 12:44:07 作者: 疲劳驾驶使不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

可要是开车时困了乏了还打盹,

那可是非常危险的。

5月10日,山西交警通报了近期发生的两起事故,事故原因都是疲劳驾驶。

交警提醒大家,随着天气回暖气温升高,封闭的车厢内空气流通性差,长时间连续行车后,易让人感觉疲倦,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如果驾驶人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离家只剩4公里,迷迷糊糊中开下沟

5月4日12时许,山西高速六支队七大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京昆高速太原方向距离祁县四公里处发生事故,一辆小车发生侧翻,车上有人受伤。

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发现,一辆棕色别克小型轿车侧翻在高速公路右侧护坡,驾驶员在车外整理东西,所幸没有受伤。前方20米处的护坡外,一女子怀中抱着两个孩子,坐在地上,伤势较轻;一名十岁左右的男孩儿站在一边,头上有受伤,伤势无碍;另外一名女子倚靠在一男子身上,腰部受伤,无法移动。经了解,该名男子系一过路司机,发生事故后,他第一时间对车内人员进行了救助。

经民警询问得知,该车驾驶员王某,祁县人,五一假期带着老婆孩子回沁县娘家,一家团聚,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当日返回祁县时,10时出门,一路上困倦不已,但想着两个多小时就能到家,便硬着头皮强撑,行至此地,迷迷糊糊中开下了沟。而事发地离家只剩4公里的路程,幸亏家人都系了安全带,未造成严重的伤害。

凌晨3点,赶路小轿车引发交通事故

5月7日凌晨3点,在山西陵侯高速翼侯段172KM+300M处发生一起小型轿车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山西高速交警四支队七大队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经民警现场询问得知,刘某驾驶车辆从济南出发,准备回山西曲沃,全程600多公里的路程,他只在途中休息了两次。

在事故发生前,刘某说自己已经意识到要瞌睡了,便主动降低车速在右侧行车道驾驶,心想还有几十公里就到家了,然而幸运之神最终没有眷顾他,侥幸驾驶终酿事故。民警对刘某“过度疲劳仍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按规定作出罚款200元的处罚,此次事故由刘某疲劳驾驶机动车造成,因此负全部责任。所幸事故只造成车辆和路产轻微受损,驾驶员因规范使用安全带未受伤。

疲劳驾驶易发生在3个时段

疲劳驾驶有多危险?交警介绍,疲劳驾驶让驾驶人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挡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从而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通过交警部门的分析统计,深夜、凌晨和午后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期。统计数据显示,疲劳驾驶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为中午11时至13时、深夜24时至2时、凌晨4时至6时。

而让人意外的是,6到10年驾龄的驾驶人容易疲劳驾驶。6到10年左右驾龄的驾驶人事故率较高,原因主要是风险源评估不足,对自我驾驶技能过分自信,高估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下面,我们套用一条简单的公式

时速100公里=每秒27.8米

时速60公里=每秒16.7米

所以

0.1秒都会导致车子瞬间失控

如何防止疲劳驾驶?

那么,驾驶人该如何防止疲劳驾驶呢?交警提醒,长途出行前,驾驶人首先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

此外,科学地安排行车时间也很重要,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的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