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如此大量烂尾楼项目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历史成因,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昆明开始的那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2008年2月,《昆明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计划在5年内将昆明市336个城中村全部改造完成。
3年后的2011年,又一份《昆明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白皮书(2011-2013年)》出台,将原计划改造的336个城中村范围再扩容至382个。
“那么多个城中村同时改造,在全国无论哪一座城市都是前所未有的。”昆明当地一资深房地产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记者,当时的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改造一条村,而是把周边片区的土地一并整合起来,要求开发商整体竞买。这些被整合的周边土地,甚至比城中村本身还要大3-5倍。
记者了解到,在当时既没有相应的大型开发商可以配合,也没有设立严格准入门槛的昆明楼市下,很多资质不足、实力不强的中小型开发商得以大规模入场。
如原西南海项目开发商仁泽地产便是在这一时期拿下了位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河社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2011年,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河社区“城中村”重建改造项目启动,成立不足3年的云南仁泽地产以33.1亿元拿下了度假区太河社区12宗、共549亩的城中村改造用地,但在后期整个改造项目却变为总占地约2000亩,而仁泽地产注册资金仅为3亿元。
如此大体量的开发,对于本就资金链趋紧的开发商而言就显得尤为艰难。特别是在2009年一份《昆明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出台则进一步加剧了小开发商资金问题。该规定指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从原来的按征地面积计收,改为按建筑面积征收,无疑又得让开发商多缴一笔钱。根据新规,未完成缴纳的,开发商不得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证件。
2014年10月22日,昆明市国土资源局曾发出通告,向25家房地产企业追缴土地价款,包括仁泽地产等在内的昆明一批开发企业赫然在列,而到2019年仁泽地产宣布破产时,其负债已经高达了169亿元。也是在这一时期,昆明大量烂尾楼诞生了。
直到2015年3月24日,《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管理办法》《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一揽子城市更新改造配套政策出台,叫停了实施7年的激进式城中村改造。
新政发布当天,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会议还公布了一组数据,到2015年3月24日,昆明市已有229个城中村启动改造。据云南房网在2015年初的实地调查显示,真正完成改造的城中村只有30个,还有超85%的城中村仍在建设,或尚未开始拆迁。
“昆明市场本身相对活跃,特别是随着大量品牌开发商的入场,粗放型的房地产经营模式早已不适用于这个二线城市,开发企业想在昆明市场立足,就得科学统筹、专业耕耘。”姜国君表示。
记者注意到,为解决烂尾楼问题,云南省住建厅早在2020年3月19日便发布了《关于全力清理整治烂尾楼的通知》,重拳清理整治烂尾楼。同年12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试行)》发布,明确停工一年以上烂尾项目将被列为一级监管。今年3月31日,昆明市住建局发布《关于烂尾楼清理整治工作专项法律评估购买计划》,加速推进昆明烂尾楼清理整治工作。
陈汉表示:“今年化解工作的重点是从实际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对烂尾楼逐一研究,集中精力推进一批烂尾楼的化解。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司法手段等方式,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经验,实现2021年化解率达到60%。”
记者|陈利编辑|魏文艺卢祥勇 杜恒峰
校对|孙志成
本文来自于我的小伙伴:镁刻地产
(微信ID:Real-estate-Circle)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