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关于幼小衔接,广东已明确→

2021-05-15 19:54:45 作者: @家长,关于

“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获悉,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该厅近日印发《广东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明确在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等。

小学一上设为入学适应期

小学幼儿园不得办学前班

《方案》强调要坚持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方案》明确了幼儿园要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在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建立联合教研制度,把幼小衔接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形式科学、氛围积极的系统化联合教研制度,有效提升教研成果的实践应用效果。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倡导体验式的家长教育和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小学幼儿园不得设置学前班等五大举措,推进《方案》顺利实施。

《方案》特别强调,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资料图 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摄

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

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方案》还明确,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为家长之间的教育经验交流提供平台,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相应年龄段幼儿的家庭教育方法,倡导体验式的家长教育,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同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学位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各地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根据要求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鼓励各地设立试点先行

2022年秋起全面推行

据悉,省教育厅加强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统筹,组建省级幼小衔接专家组,对幼小衔接推进工作进行指导,进行“试点先行”。今年4月组织开展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科学幼小衔接攻坚项目)申报,遴选一批科学幼小衔接实验区和试点园(校),逐年扩大试点园(校)规模,指导各立项实验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鼓励各地市和县(市、区)设立一批幼小衔接试点园(校),组建市、县(市、区)幼小衔接专家组,推动更多幼儿园和小学参加科学幼小衔接实践。

2022年春季学期,在各地级市教育部门指导下,各级教研部门组织力量认真分析和梳理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工作的经验。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地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结对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实行常态化联合教研制度,加强在课程、教学、教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在本园(校)全员参加教研、培训。《方案》要求各地级市和县(市、区)教育部门制定统筹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6月30日前汇总审核实施方案报送至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于2023年底前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