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从警26年,是一名普通的户籍民警。
父亲虽然是一普通基层民警,但似乎每天都很忙,像陀螺似的转个不停。每每给父亲打电话,总能听到电话那头熙熙攘攘的喧嚣。每次想电话里和父亲说点事,总是被父亲一句“我这里有群众在办事情,先挂了”给搪塞过去。
周末也是一样,只要一有老百姓的电话打过来,父亲就会抛开家里的事,火速赶回单位。为此,我还怄过气,挂我电话挂这么快,群众的电话就这么有魔力?现在我懂了,不是群众的电话有魔力,是父亲一直将群众装在心里。现在看到父亲接到群众电话,急急忙忙地赶回窗口,像是赴一场重要之约,倒觉得挺可爱的。
别看父亲工作起来风风火火的样子,其实他的身体也不好。
2004年,我依稀记得父亲的右眼突然出现了一个黑点。因为工作繁忙,父亲没有在意,指导小黑点变成了大块黑点,父亲才去医院检查,说是视网膜脱落,需要做手术。第一次的手术较为成功;可一个月后视网膜再次脱落,此次已严重影响视力,造成右眼几乎失明。也就是那一年,父亲从外勤岗位转为内勤户籍岗位。
刚开始从事内勤户籍工作,父亲还有些不适应。内勤户籍工作繁杂、琐碎,每天还要接待形形色色的办事群众。有时回家也会发几句牢骚。再后来,父亲回家不发牢骚了,每天回家都是和我们分享在户籍窗口的所见所闻,说着窗口的事,脸上带着微笑。
前两年,父亲回家说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如何让群众办事更便捷。而就在这时,“最多跑一次”工作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最多跑一次”工作开展后,这位户籍民警可更忙了。忙着政策学习和宣传、忙着与村里对接、忙着给村干部培训……那段时间,父亲都不着家。
“最多跑一次”工作开展后,父亲收到的第一个感谢电话,是来自桐村镇裴源村一位72岁的老太太。父亲考虑到老太太年纪大,并有眩晕症,出门不方便,便亲自将老人的身份证送交到到老人家里,还仔细叮嘱老人一定要将一代身份证放好,以免日后办事拿错身份证空跑误跑。
除了上门送证,父亲还上门办证。2019年的时候,华埠新青阳村有为身患残疾的女孩,常年瘫痪在床,一直未办理身份证,父亲得知这一情况,冒雨赶至女孩家中,为其拍照、采集指纹,帮助女孩办理了身份证。
父亲说,户籍窗口不仅仅是在办公室办公,还要将窗口工作开展到乡间田野,将窗口服务送进千家万户。在父亲的努力下,华埠派出所辖区设立了户籍村级代办点48个。
为了方便村民更好地咨询,他开通了“华埠户籍群”,群众在微信群里咨询,也可在微信群里将材料拍照,如果有错误之处可马上调整,不用跑办证大厅;
在村级代办点,父亲建立了“华埠代办群”,将辖区内的代办员统一管理、培训,办结业务,利用微信群的能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实实在在方便了群众,让老百姓多走网路少跑路。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父亲还坚持办证大厅里中午时间不休息,节假日、周末可预约办公。可能是因为太过操劳,2017年我上大一时,父亲又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