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机遇并不多,这是下一个

2021-08-03 08:38:39 作者: 历史性机遇并
历史性机遇并不多,这是下一个

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崛起,都离不开一句话:时势造英雄。

(一)活力

近日,有个成绩单值得关注:

8月2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GDP占全球16%的中国上榜企业数量第二次超过美国,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湾区有新突破,共25家企业上榜世界500强榜单,比去年增加了4家。

历史性机遇并不多,这是下一个

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从城市群层面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区域之一。而且,经济密度还超过了长三角城市群。

第二,从自身发展层面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成立之后,以“经济共同体”的姿态,打破了珠三角的玻璃天花板,重新激活了一度渐次放缓的经济发展。

不得不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一招大棋。

“大湾区”,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经济概念。相比于自然形成的“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背后,是人的逻辑。

1994年,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的吴家玮就提出,“要对标旧金山,建设深港湾区”,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前身。

当时的世界上已经有纽约、东京、旧金山三大湾区,但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提起这块土地,要么是珠三角,要么是广州、深圳、香港、澳门。

这样的观念,来自于地理,也来自历史。

这是一块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土地。物阜民丰,海陆兼备,交通发达,是我国的南大门,天然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

这是一块商业文化浓厚的土地。自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消原设的沿海各关,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后,广州十三行就成为清帝国惟一合法的外贸特区,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被称为“天子南库”。从此开始,广州、广东、珠三角,就是中国商业氛围最为浓厚、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区域之一。

历史性机遇并不多,这是下一个

这也是一块奇迹屡屡发生的土地。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从昔日的小渔村成长为拥有1500万人口现代大都市的深圳,以一己之力推动世界工厂形成的广州,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澳门,每一座城市,都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这也是一块极为复杂,乃至撕裂的土地。

从制度上看,这里有不同的行政体制、不同的法律司法体系、不同的参与主体。

从文化上看,这里有中西合璧的香港、澳门文化,有融合共生的深圳文化,还有历史悠久的广府、客家、潮汕文化。

从观念来看,各领风骚、轮流崛起的现实,也让城市之间充满了竞争。

在世界产业转移、国内人口红利优势明显的经济周期内,这种影响并不明显。但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初现、世界一体化减速、疫情影响市场的新经济周期,只有聚力竞争,才能快速发展。

实际上,一些问题已经露出端倪。近10年来,珠三角区域内中国500强公司数量趋于稳定,排名也趋于稳定,经济的增速放缓,原有发展模式遭遇“玻璃天花板”。

要打破这一现状,只有一个办法,人为重新整合资源,捏紧拳头,再挥手出去。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的阻力,每个人都可想而知。

从1994年学者提出设想,到2019年靴子正式落地,期间经历了25年的时间,其背后的博弈、试错和努力,外人很难想明白。实际上,直到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成立,依然有不少人心存疑虑。

“只是改个名字,能带来效果吗?”

改名字,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改变,是协作方式的转变。

因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包含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9个市的城市群。

历史性机遇并不多,这是下一个

这更是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经济共同体,是一个去中心化又内部和谐发展的生态。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