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政法先锋|“最美法官”年均办案800余件,“又快又好”背后有啥秘诀?

2021-08-03 21:24:30 作者: 致敬政法先锋

川观新闻记者 任鸿

人物名片

曾鲲,女,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天府文创城法庭庭长、一级法官,中共党员。曾获“四川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四川政法先锋”,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最美法官”称号。

从成都的一环路到天府文创城法庭,走天府大道约51公里。清晨,城市刚刚“醒来”,曾鲲就得出门了,等待她的一个个待结的案子和待解的心结……

2016年成为员额法官以来,曾鲲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平均每个工作日需办结4件案子,每天面对的都是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还要参与社区治理、普法等工作……事无巨细,但曾鲲总能游刃有余——审结的5000余件案件,无一重大差错。她的助理陈玉姣评价说,“鲲姐最大的优点是效率很高,案子办得又快又好。”

又快又好,靠什么?曾鲲认为,靠得是对法官职业的认同和热爱。

作为“80后”,爱看港台职场剧的曾鲲从小就有“当法官”的志愿。初到法院那几年,曾鲲多在综合处室工作;法官员额制改革启动后,她毅然选择了审判岗位。

真正成为一名法官后,曾鲲才发现,“跟想象的不太一样”。“电视剧里法官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真正到了基层法庭,面对情绪各异、诉求多元的当事人,才发现法官被误解或被理解、被称赞或被批评都是常态。”

随着工作的推进,曾鲲认识到,基层法庭的法官是最贴近群众的,需要带着一颗善心去工作。“案子不是一纸判决就能解决的,当事人走到法院或许是因为心里的结打不开。基层法官要做的不是拿着法律‘一刀切’,而是要兼顾公序良俗、交易习惯、感情因素等,想法去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达到修复社会关系的目的。”

这样的理念也融入到了曾鲲的审判工作中。

跟曾鲲一起工作了一年有余,陈玉姣发现,曾鲲很有亲和力。“她办案子不是用法官的威严来引导群众怎么做,而是能设身处地地为双方当事人着想,促成案结事了。”

陈玉姣举例说,在一起八旬老翁与继子女的纠纷中,曾鲲没有直接判决,而是在充分了解原、被告双方的立场和争议点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方面让女儿关注父亲的情感需求,一方面让父亲理解女儿的难处,最终,帮父女俩重归于好。

案子办得又快又好的背后,也有曾鲲超常的付出。

对曾鲲而言,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常有的事,而家中6岁的孩子睡得早,有时候几天也见不着。

“一天夜里,我差不多11点才到家。轻轻走进孩子的房间,发现孩子还没有睡。孩子说几天没见到我了,在等我。这句话让我鼻子一酸……”

回顾这几年的审判工作,曾鲲坦言,不是每起案件都有“圆满的结局”,自己也有遭遇挫折的时候。“有时候做了很多工作,当事人还是‘陷’在自己的想法里,不能理解法院的裁判。但回头想想,工作不都是这样有苦也有甜吗?人生嘛,靠着一点点甜就能撑下去。”

令曾鲲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谩骂与一次道歉。

在对一起离婚财产纠纷案作出判决后,女方不理解,打电话骂了曾鲲20多分钟。曾鲲收起情绪,只是倾听并作释法说理工作。一个星期后,这位当事人再次打来电话表示自己想通了,并为此前的过激行为道歉。

“这句道歉让我特别感动。我觉得人和人之间心灵是相通的,你为对方着想,对方终会理解你。”曾鲲告诉记者,正是工作中的这些“小火花”让自己体会到了工作中的“甜”,给了自己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除了办案,曾鲲也喜欢钻研。她有个习惯,不管工作多累,睡前尽量留出一个小时阅读专业书籍。几年间,她撰写的十余篇文章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我心目中好的法官不能只会办案,还应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能高瞻远瞩,通过判案引导公众行为,甚至引导他人的人生。希望自己能用一生去成就‘成为一名好法官’的理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