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练塘镇徐练村党支部书记沈引新:振兴乡村,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2021-08-04 07:18:22 作者: 青浦区练塘镇

沈引新(右)带动村民把美丽乡村建设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做。

人物小传

沈引新,女,1970年出生,1996年入党。青浦区练塘镇徐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88年以来,她扎根乡村基层33年,始终坚持“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带领乡亲们将昔日“经济薄弱村”建设成为今天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她先后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1988年,沈引新刚到村里工作时,村民都亲切地叫她“阿引”;33年后,她依旧守在徐练村,如今提起这位性格豁达、办事利索的女书记,村民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称一声“大阿姐”。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话被沈引新时刻挂在嘴边,从带领村子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成为市级美好乡村示范村,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挨家挨户宣传接种疫苗,再到今年的“徐练品牌”幸福社区建设,她“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自己的行动作表率,把村民们的心聚在一起,劲儿也往一处使。

“用我的辛苦换来村民的开心,是最大的幸福”

在沈引新看来,村级事务中心工作必须依靠每一位党员带头发挥模范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她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村里的“当家人”,她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她总是出现在拆违一线、工程现场,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她先后去5家企业反复做工作,劝其减量,“要”来了15997平方米土地;在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中,她顶着高温,带领村委班子成员以“白加黑、雨加晴”的工作方式,拆除违法建筑1.1万平方米,解决了很多“老大难”问题;收回零星转包土地400亩左右,让村民大大受益。

村民们常说,别看“大阿姐”办事雷厉风行,但她还有另一面,是很多老村民的“小棉袄”,“有困难找阿引”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老沈是50多岁的重残无业人员,6月梅雨连绵,但老沈家因房顶缺漏无力修缮,只能“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沈引新知道后,立即牵线搭桥,让爱心企业结对,帮老沈修缮房屋。这样的大事小事不胜枚举,她总是说:“用我的辛苦换来村民的开心,是我最大的幸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沈引新更是连续几个月奋战在一线,通宵值班成了家常便饭,用日夜坚守换来百姓安心。在她的带动下,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村委会其他党员干部也每天拿着大喇叭,从村头走到村尾,一家不落进行宣讲,动员村民尽快接种。

让徐练村更美好,还要靠村民自治

“把村子建设得更美好,需要每一位村民的广泛参与。”沈引新说,要让村民在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服务中拥有更多的参与权和发言权。

而发动村民自治,也需要村民中的党员作表率。为此,沈引新在工作中摸索出了两套党群建设机制,她称之为“1+3+4+11”模式和“A+B+C”模式。“1+3+4+11”中的“1”,指以党总支为核心,“3”即3名党小组长,“4”即3名支部班子成员和1名党务工作者,“11”即11名党员议事会成员。沈引新解释道,党员群体也各有侧重,由她重点对接妇女党员,专职支委对接老党员,中年支委对接中壮年党员,党务工作者对接年轻党员,这样一来,可以及时了解党员村民的所需所想。

所谓“A+B+C”模式,就是将党员群体进行划分,给他们分派不同的自治任务。A类党员是指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的党员,让他们负责村里的重要任务——矛盾纠纷排查岗、扶贫帮困岗等;B类党员是能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社会形象较好的一部分党员,号召他们积极投身村级事务;而贫困党员、老龄党员则纳入C类,每位A、B类党员联系2位C类党员,引导他们人老心不老、离岗不离心。

沈引新问记者,有没有发现徐练村每家每户都很干净整洁?记者点点头,确实如此。“这也要归功于村民自治”,她解释道,这是因为村民都签订了《宅基地使用区域环境卫生保洁协议书》,自己负责自家宅前屋后的整洁,“此前村里雇请第三方机构来保洁,现在把这个钱省下来,变成给居民履约的奖励,虽然钱不多,但村民的积极性更高了,都把美丽乡村建设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