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同手足”,为患者重塑“钢筋铁骨”

2021-08-04 11:19:05 作者: “情同手足”

消费日报网讯(王铁石记者郑红梅海口报道)经过10多年的临床探索和实践,2020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二院”)手足显微外科从骨科分离出来,独立成科。科室团队不断开拓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开展的断肢再植、手指再造、各类型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等显微外科手术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部分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年来,他们先后完成手术686台,其中约70%为三、四级手术。海医二院手足显微外科医护人员用行动践行医者的责任与担当,用传承和创新磨炼技艺,为创伤患者重塑“钢筋铁骨”。

图为手足显微外科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断肢再植术

技高一筹无影灯下显身手

在无影灯下,柳叶刀就是他们的“武器”,白大褂就是他们的“战袍”。海医二院手足显微外科自成立以来,施行了前臂离断再植、成人四指离断再植、小儿三指离断再植、小腿离断再植、多趾离断再植、拇指缺失再造、手指缺失再造、肢体畸形矫正、复杂创面皮瓣修复、严重肢体毁损伤保肢等等复杂手术,利用显微外技术挽救了许多濒临残疾的肢体,帮助众多患者重拾劳动能力、回归社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是他们的工作作风,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每一台复杂手术都像是一场战斗,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家住屯昌的13岁女孩小李,2021年6月1日骑电动车行驶在路上时碰到石头后摔倒在地,右上肢却不慎被刚好路过的大货车车轮辗压,右手和右前臂皮肉分离缺损、毁损严重,状况十分惨烈。当地医院行包扎后,紧急送往海医二院寻求保肢治疗。手足显微外科医生检查伤情发现,小李右侧手臂肘关节以下背侧至手指近端全被泥沙附着污染,已经看不到正常组织,创面直达骨质,右手臂及手部皮肤广泛撕脱和缺损,手指伸指肌腱全部缺失,尺动脉和神经断裂,掌骨、腕骨多发性骨折脱位。伤情极为复杂,病人家属已经做好截肢的心理准备。但是,勇于挑战的手足显微外科医生团队没有放弃,并且以保肢和恢复手部功能为终极目标,制定了先保肢后功能重建的手术计划。前期通过急诊手术彻底清创、固定骨折、吻合血管神经成功保肢,后期又从大腿取带血管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右上肢创面、人工肌腱移植重建五根手指的伸指功能,在1个半月的时间里历经四次手术,如今小李已出院,伤情恢复良好,经过初期的康复已恢复部分手指屈伸功能,家人对伤手的外观和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并对手足显微外科医护人员表达了感谢。像这样复杂的病例在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患者中不胜枚举,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图为胡朝波主任正在查房

精益求精“穿针引线”见功力

断肢再植,在许多人眼里是“神乎其技”。神经、血管、肌腱……手术医生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在极细的血管上“穿针引线”仔细缝合。有的时候,血管最细仅达0.3-0.5毫米,其难度不亚于艺术家雕刻一件艺术精品,其精准程度可想而知,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与高度专注力,才能保证再植肢体术后功能恢复。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不断地自我提升。为了将每件“艺术品”完美地呈现,手足显微外科医生把业余时间全都献给了一次次的训练,一次次的实践。以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精神苦练显微外科技术。

海医二院手足显微外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医技精湛、技术力量深厚的医疗团队,为加速科室发展,科室配置进口高倍手术显微镜等先进诊疗设备。同时还不定期选派技术骨干人员前往国内三甲医院手足外科进修学习,及时更新国内外先进手术治疗理念。

家住澄迈的王阿公,今年64岁,有多年的糖尿病及心肺疾病病史,右足拇趾溃烂流脓近半年,行走极为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去过多家医院治疗,均建议从小腿截肢治疗,都被阿公拒绝了——没有腿走路了多不方便啊!后来他在海医二院进行糖尿病治疗期间打听到手足显微外科对创面修复非常有经验,便在病情稳定后转入手足显微外科。医生团队在详细评估了王阿公的伤情后,利用血管组织再生原理,施行了近几年最新开展的胫骨截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创面仔细清创、换药。就这样,住院时间仅20余天,阿公溃烂半年的伤口长好了,并且很快恢复了行走功能。阿公舒了一口气,高兴地说,终于不用再担心截肢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