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在教育减负大背景下,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问题,近期再次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9881.43亿元。2020年,我国游戏国内市场整体收入2401.92亿元。游戏已成数字内容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着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游戏沉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且早已成了老生常谈的问题。之所以至今这个问题依然能引发社会广泛讨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渗透,以及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它对未成年人身心的影响越来深刻。
△图源网络
如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13.2%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上网课等教学方式让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电子产品,游戏沉迷问题进一步凸显。
不过,正视游戏沉迷的危害,批评一些游戏公司的乱象,最终目的不是要摧毁行业,而是让它规范良性发展。特别是对精神娱乐需求而衍生的网络游戏,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恐慌式地一棍子打死,而应综合衡量其利弊,给予客观地、全面地看待。
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未成年人触网门槛越来越低,网络游戏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让游戏产业走向正途?各方之间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搭建防火墙?
毫无疑问,游戏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行业规则的日益完善,以及监管执法力度的加强,各大游戏厂商也在不断升级完善防沉迷机制。当然,游戏领域的大企业、大平台,在未成年人防沉迷问题上,应该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双减双打”是行业应该提倡的,而不能盲目逐利,无视成瘾的危害。作为管理部门,也要不断强化监管,不断督促相关企业须臾不可放松,落实好主体责任。
不过要强调的是,防沉迷是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企业等各方合力,共同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
事实上,从过去媒体的调查可以发现,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在农村地区,尤其是留守儿童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原因在于,他们缺少足够的校园和家庭监管,又没有其他替代性的娱乐方式,在自身缺少自制力的前提下,自然容易上瘾。所以关注沉迷现象,也该对这部分群体重点关心,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帮助他们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此外,很多沉迷网游的青少年背后,其家长往往是重度手机用户。家长时间被手机填满,对孩子缺少应有的关切,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们将精力投入到游戏中。所以,在平台不断升级防沉迷的背景下,家长同样应该严格把关,积极履行监护义务。
不管怎么说,未成年人游戏沉迷现象,再次掀起社会大讨论,其实是一件好事。而防止网络沉迷,需要平台的自觉,需要社会、校园的良性引导,更需要家长的严格把关。只有多方形成合力,高速发展的游戏产业,给未成年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才能降到最低。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