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中的成都“摆渡人”,生疏了家人,守护了“城门”

2021-08-05 23:58:50 作者: 闭环中的成都

5日下午4点,成都公交司机汪万明又一次身着防护服,带着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走进停车场,登上完成消毒的大巴车,前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防疫工作区域。他将在这里等待抵达的入境旅客,随后把他们送往隔离酒店,整个流程耗时数小时。

这一套繁琐而重复的流程,一年多来,汪万明重复了上百次;在成都公交集团,像汪万明这样的“摆渡人”还有60多人。在“外防输入”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中,他们和自己家人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却用这样的牺牲换来了对“城门”的更好守护,换来了城市千万家人的祥和与安宁。

24小时轮岗待命

往返一趟最少3个小时

进入驾驶室前,汪万明再三检查身上的防护服是否穿戴妥当。走进这扇车门,就意味着他要开始新一轮的转运工作。

汪万明不是医疗疾控人员,他只是成都公交集团的一名普通公交司机,平日里负责驾驶双流机场到市区的机场大巴。参加入境旅客的隔离转运,这是他驾驶生涯的头一回。

国际航班随时降落在双流机场,如何保证24小时都有转运隔离人员的车辆奔走在路上?汪万明就是这个无缝运作大系统中的一环。

从去年4月份开始,汪万明就参与到入境人员隔离转运工作中。由于转运任务的特殊性,他需要24小时轮岗待命。而近期的炎热天气,密封的防护服、护目镜、防护口罩……这一套装备下来,高温和汗水成为日日陪伴他的“战友”。

一年多来,他回家的次数很少,虽然与家人生疏了,但他穿隔离服、行车线路却越来越熟。“现在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这些,全套下来也就2分钟时间。”汪万明说,第一次参与转运任务的时候,由于担心,穿的防护服的时候特别仔细,一套防护设备穿好就花了15分钟。

“现在每天至少要跑两趟,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跑三趟。”汪万明说,最远的时候要去金堂、青白江等区县,往返最少3个小时,加上等待入境旅客的时间就更长,而这几个小时中,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

汪万明告诉记者,每当任务结束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总是见到汗水把自己的双手浸到泛白,护目镜把眼睛勒到充血,口罩把面部勒到变形。

但就是这样辛苦,他也没有一丝懈怠与放松,仍然坚定地完成工作任务。为了能安全顺利完成转运任务,汪万明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要进行体温检测,每周进行核酸检测。“保护好自己,也是保护好身边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汪万明说。

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车程超1.2万公里

由于接收转运人员的隔离酒店分散在中心城区周边的县市,路况复杂又陌生。

“平时我们都按固定线路跑,执行转运任务,每个隔离酒店都不一样。”汪万明说,为了转运任务的运输安全,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前去探索路线,给其他同事提前排查隐患,默默无闻地为大家服务。

其实早在去年,为了配合区(市)县疫情防控督查工作,成都公交集团空港公司征集防控工作人员,汪万明就主动请缨。从去年大年初六起,他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回过家,每天以车为家,饿了在车内吃泡面,困了就在车上睡。每天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穿梭在大邑各乡、镇、社区、商场及旅游景点等地,协助督查部门共督查重点区域273处,开行车程12000余公里。

在区(市)县疫情防控督查工作结束后,汪万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入境旅客统一隔离接机转运任务中去。隔离接机转运任务组中,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家人其实都很紧张,希望我保护好自己,尽快回家。”汪万明说,其实,驾驶员都是普通人,在病毒面前自然会恐惧。然而目前在成都的机场、各区集中隔离酒店之间,正是无数像汪万明一样的普通驾驶员在马不停蹄地奔走,冒着风险转运隔离人员。

从去年2月28日始,成都公交集团承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入境人员统一转运隔离重要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共调集转运车辆35台次,61名工作人员,出车8732台次,安全转运入境旅客和机组人员169786人次。

“我和同事们不是医护人员,我们的岗位就是开好车,守好一道门,守护一城人。”汪万明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