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如何进行养生呢?

2021-08-07 12:04:20 作者: 立秋后如何进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8月7日~9日之间。“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时节的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立秋后如何进行养生呢?

1.养阴防秋燥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尤易伤肺。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常见的润肺食物有梨、蜂蜜、芝麻、银耳、萝卜、枇杷、百合等。同时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防燥热伤津,多食山药、大枣、莲子、甘草等补益脾肺的食物。

2.注意敛藏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应开始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及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3.科学进补

民间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因为在整个夏天饮食都比较简单,所以体重会减少,秋风一起,胃口开,可以吃一些营养食物来补偿夏天的损失。因此,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但是进补要科学,不能“乱补”。所谓贴秋膘,不是单纯指吃肉,如鸡肉、鸭肉、鱼肉、猪肉、牛肉等,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蛋白质的食物,如绿叶菜和橙黄色蔬菜、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蛋类、奶类等。另外,像羊肉、狗肉这类热性大的肉类,不可多吃,防止上火。

4.防“秋老虎”

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也会逐渐减少。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特别是立秋过后,还可能再处于炎热之中,而这种炎热气候有时候也可能要延续到九月,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