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日记——读援疆检察人的心声

2021-08-13 08:02:31 作者: 家书·日记—

天津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援疆干部李昌龙摄

给援疆孩子爸的一封信

写信人:援疆干部妻子宋若竹收信人: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检察院援疆干部年飞

孩子爸:

你到新疆快一个月了,我感觉像一年。

此刻,夜深人静,你是否想家?有没有想我们娘仨?

知道吗?那天我们娘仨送你到高铁站,看着你坚定执着地出发进站,我不敢目送,拉着两个孩子转身离去。我再也不敢回头,想着你这一走把家和孩子交给我一人,泪夺眶而出,又怕你看见担心,因为你去遥远边疆会比我更困难。

知道吗?自从知道你要参加援疆,不知道哪天就要出发,我的心好忐忑,深刻体会到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对你去新环境的担忧,也是对你能否胜任工作挑战的焦虑,更是对你安全健康的操心。

知道吗?你出发后,两个孩子学会了看地图,拿着幼儿版的中国地图,在新疆的南边用小手画个圈——“爸爸在这里工作”。可见她们多想你。这段时间,没了你的“专车”,我上下班和接送孩子全靠走路,每天差不多两万步,又瘦了一圈。

知道吗?你出发后,家里有几件奇怪的事情,那个布条拖把我能拧动了,热锅里煎鸡翅我也不怕了,烧的鸡腿孩子们也爱吃了,辅导孩子学习不发火了,玩手机没人批评还有点不习惯了,我下楼送老大把老小一人留在家里她也能坐得住了……

知道吗?当有亲戚朋友对南疆印象停留在“治安是否安全而担心你”的时候,是你用行动和事实告诉大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那些淳朴的群众才是新疆的代表,那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广大干部才是新疆的代表。你说当地各族干部勇于在边疆基层扎根,扎得住、扎得深,埋头苦干,负重前行,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待扬鞭自奋蹄,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新疆形势大好,处处生机盎然,我对他们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

知道吗?当听你说对有些饮食吃不习惯,我想提醒你,不要矫情,“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和学习会被生活所累”。

知道吗?同其他勇于走出“舒适区”、积极参加援疆援藏的人一样,你们都令我敬佩。希望你的“自找苦吃”能够经得起磨炼,收获成长,时刻不忘共产党员和检察官的身份,趁年轻多做对边疆群众和民族团结有意义的事情,多做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利的事情,不辜负我们举全家之力对你的支持,当然,还有你的单位,要记得感恩。

此刻,夜更深,我睡意全无,你的工作我帮不上,干啥我也不问。希望你抛开心中顾虑,勇敢实践,路在脚下,行者无疆。家里有我,尽管放心,老人、小孩还有家,我都能照顾好。只提醒几句,积极融入新环境、有困难多报告、虚心多学习、广交各族朋友、爱惜身体。

盼你早日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到家。

妻2021年7月12日夜

在最美年华与吐鲁番相遇

湖南省安仁县检察院援疆干部段小华

●2019年6月16日

今天是到新疆后的第5天,我被分配到吐鲁番市托克逊县检察院,初来乍到就被同事们的热情和群众的善良暖到了。

到新疆的第一个周末,同事陪我出去购物,回来时钥匙不小心掉在出租车上,当时出租车师傅已经走了很久。因为是微信付的款,我通过微信联系到出租车师傅,这位维吾尔族司机立即开车将钥匙给我送了过来,并拒绝了酬谢!事情虽小,但对一个初到陌生环境的人来说很感动。

后来,我把这件事情讲给了其他同事听,他们很自然地说,这种情况在托克逊县很常见。

●2019年7月22日

到吐鲁番托克逊县工作一个多月了,除了热之外,这边的工作强度也比在老家的强度大。在湖南老家工作时,因为办案需要,常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面对这种情况,我还会在微信朋友圈秀一下“五加二”“白加黑”。到托克逊县工作后,我发现那都不算什么。在这边,除了正常的业务工作外,每周至少要维稳应急值班一次,值班时间自当日20时至次日10时,片刻不能离开。而托克逊本地干警除了要值班,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去村里开展“访惠聚”工作,与村民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技能,增加收入。这种工作模式,是我之前无法想象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