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庆民的修路情结:路见不平,拔镐相助

2021-08-13 14:06:12 作者: 岳庆民的修路

胡杨网记者韩晓怡 实习生郭桐琦 通讯员李桃

“只要看见路面有坑洼,我就想把它整平喽。我也不清楚这个‘毛病’是怎么养成的?但如果看见不把它们都修规整了,那我就茶饭不思睡不着啊!”8月11日,岳叔笑着告诉记者。

岳庆民

“岳叔”是大家平日里对他的称呼,岳叔全名岳庆民,是一师阿拉尔市原十五团退休职工,今年72岁了,最近还被评为2021年第二季兵团好人呢!

面对这一荣誉,岳叔不以为然。他说,“我没做什么啊?就是外出遛弯,‘路见不平,拔镐相助’。”

岳叔口中的修整路面,在他看来是件平常事,可是大家却对他佩服不已!连连称赞!在一师阿拉尔市的非机动车道上,大家经常看到岳叔骑着他的红色三轮车,有时靠路边停、有时会靠草丛边停,身材清瘦的他,经常拿着十字镐和铁锹一点点仔细地修补坑洼的路面,看到路面不整,就一定要去整平,岳叔说,这个“毛病”,他坚持了很多年。

岳庆民每天在路上敲敲打打、缝缝补补,觉得很充实。

“我们每天出门都能看到他,走到哪都能看到他在修补路面,还是个热心肠,哪家有什么困难他都第一时间去帮忙。”一位老太太一边散步一边与同伴说岳庆民修路的事。

说起岳叔修路,还要将时间回转到1968年。那一年,他成为第一批援建巴基斯坦的筑路工人,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和许多援巴筑路工人一起修建了这条“中巴友谊之路”。1971年从巴基斯坦回国后,修路便成了他一生的情结。

岳叔修补路面。

岳叔与共和国同龄,出生于1949年11月。他的名字“庆民”寓意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岳叔说:“也许是父母当初给我起名的意义,让我时刻觉着自己要力所能及给大家服务。”

在单位工作时,他利用下班时间去修路,退休后就更闲不住了。当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岳叔回答说:“路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路平坦了人们出行才安全。往小里说是给人提供方便,发挥自己的余热,往大里说是为阿拉尔市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国家做点贡献。”

在阿拉尔市,哪里路面不平整,哪里就能看到岳庆民的身影。

2015年,他搬到了阿拉尔市市区居住,但他每天仍会骑上电动三轮车在阿拉尔市道路上“巡查”。对于修补路面,老人一直有着异样的“执着”。没有修补路面的材料,岳庆民就到已经拆迁的废墟里寻找能用的砖头,到发电厂附近搜集煤渣。这些年修补过的大坑、小坑有多少个,连他自己都已经记不清了。

“这个老爷爷真是好人,整天看他拿个铁铲在路上修修补补,一个70多岁的老人真是不容易啊! ”如今,居民们走在路上碰到岳庆民老人,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这两天,岳庆民老人又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带着工具到阿拉尔市各路段修补路面,用镐头刨出破烂的沥青和多余的沙石,再用铁锹一点点平整,铺上砖块......炎热的太阳下,修补过程十分耗力,但他干得格外认真,搬砖、铺路都是体力活儿,可已年过七旬的岳庆民似乎都没当回事儿。岳庆民说:“我身体素质好,也吃过苦。现在既能助人为乐又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来源:胡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