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自闭症青年的就业成长路

2021-08-17 14:01:09 作者: 广州自闭症青

2013年前后,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的一批家长通过数据调研,收集了当时特殊需要人士教育及就业情况,并向有关部门表达诉求,得到各方积极回应。广州市教育局首次在3所职业学校开办启能班,让轻度智障和自闭症学生接受中职教育,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轻度智障和自闭症学生职业教育零的突破,至今未曾中断。

其中,癸汶等人更是因此得以再次踏入校园,感受集体生活。

而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衔接,广州更是依托广大社会组织力量,开始了一系列的岗前适应性培训和支持性就业项目,帮助各类心智障碍青年寻找合适的工作。癸汶走进了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打造的社区长者饭堂,从帮工开始实习。

那时,癸汶妈妈说:“你喜欢旅游,那就需要自己挣钱,工作了才有钱。”

令癸汶妈妈印象深刻的是,“以前癸汶还会工作出错就闹情绪,那时我们就不断给他分析,慢慢地,他也会在日记里写他发脾气的事情,然后问是不是不能当三好员工。”癸汶妈妈说,“其实我这当妈的很失败,一路走来都没有计划,走一步算一步。但现在,癸汶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很认真。”

森友则在广州番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毕业没多久后,收到一封来自品牌服饰公司的offer。

原来,森友和奶奶的故事经媒体传播,悄悄打动一些人。“这是我们公司老板决定的,很早就决定招收森友。当时我们大家都不太了解如何接触自闭症群体,特意一起看了一部森友相关的纪录片。”

森友奶奶尤其记得,森友入职上岗质检员3天,在剪线头的工作中“太认真,把缝线也剪了”,一下子就把几百件正品剪成了残次品。然而,这个小插曲并未影响他的前景。企业老板认为:通过这个小“意外”,也让更多人更了解了森友工作的特点了,重新安排合适的工作,问题就解决了。

有更多人

正在寻求就业的可能

“到现在我还觉得就像梦一样。”

对于这些孩子工作的,森友奶奶说两三年前她都没有想过森友有机会可以工作,“我想过如果他找不到工作,我会让他半天去哪个地方帮帮忙,然后半天继续学习音乐和绘画,至少让他有事情干就行了。”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广州市成年心智障碍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依赖民办康复训练机构和职校启能班/特殊班,培训内容以生活自理和工作常识类为主,而培训方式主要是室内上课。

据调研显示:仅36%的成年心智障碍者接受过职业培训,未接受培训的最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哪里提供”,而“不适合”或“没什么用/缺乏针对性”的比例也较高。对于就读于职高启能班的成年心智障碍者,仅有17%的心智障碍人士参加过实习。

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为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切实做好广州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水平,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继续实施好广州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扬爱将开展广州市残疾人毕业生岗前适应性培训,联动更多机构,探索癸汶、森友等人的成功就业经验,复制推广。

上述负责人称,广州市残疾人毕业生岗前适应性培训涵盖了“转衔培训”“岗位适应性训练”“就业跟踪服务”等,将打通整个就业链条,在前期提升学习工作所需的独立出行、合作沟通、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中期根据学员评估情况,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社交礼仪、超市理货、快递员、办公室文员等能力;后期为心智障碍者提供职场访视、工作拆解及辅导、雇主或专业机构咨询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等。

“过去,大家一直单打独斗,没有打通整个环节,导致岗位开发不足,同时各方面的衔接不充分,然而,其实每一个机构都在创造一些突破口,亟需将彼此的优势和经验汇聚起来,推动融合就业。而扬爱作为‘家长组织’,能充分了解和分析特殊需要人士真实就业诉求,发挥资源链接平台的优势,联手社会多方一同推动这个事情,包括和癸汶、森友等人所在的机构或企业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该负责人说。

(据“善城广州”)(读者 余和)

来源:公益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