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自闭症青年的就业成长路

2021-08-17 14:01:09 作者: 广州自闭症青

原标题:广州自闭症青年的就业成长路

癸汶走进了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打造的社区饭堂,从帮工开始实习

森友在广州番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毕业没多久后,收到一封来自品牌服饰公司的offer

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开展相关培训

■ 余和

对于癸汶、森友几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小伙而言,4月2日这一天和其余364天没有不同。他们有的在长者饭堂协助制作80份长者午餐;有的在品牌服饰公司适应‘流水线’工作。

即便没有说出来,但他们都在努力褪去自己身上的标签——‘自闭症谱系障碍’。

很少人知道,过去20年,癸汶只上了2天幼儿园便被劝退,直到2013年才再度进入校园;森友被确诊自闭症时,求学跑了四所学校,三所拒绝。那时候,人们谈到未来、谈到就业,想不到任何的可能性。

即便到了今天,融合教育兴起、自闭症逐渐被熟知,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广州市16岁及以上持证心智障碍人士为2.4万人,正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仅为4%。‘如果我离开了,我的孩子怎么办?’这个问题成为了困扰逾2万心智障碍群体的终极难题。

自闭症是一种从幼儿期开始显现的终身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点是独特的社会互动、非标准的方式学习、对特定主题有强烈兴趣、倾向于常规惯例、一般沟通存在障碍,以及处理感官信息的特殊方法。对这种神经系统变化给予适当支持、调节和接纳可使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得到公平的机会,并且能够全面、有效地参与社会。

今年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的主题是:共同努力,关注与消除自闭症人士教育与就业障碍。即便正常的成年人,在一个竞争性环境中也需要经历适应期。‘星星的孩子’更是要面对异于常人的困难和挑战。

癸汶、森友等人的成功就业,让他们成为了家长圈中‘最帅的仔’。在这座以包容、开放著称的城市中,这些故事正在尝试不断复制。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们一直觉得他很难就业。”

回想起过去的23年,癸汶妈妈觉得幸运,也感到艰难。1998年2月,一个男孩呱呱坠地,本该让一家人感到兴奋和期待。然而,在头四年,癸汶从没说过一句话,“刚过4岁,还是不懂表达,便拍打头部和哭闹来表达不满”。

令癸汶妈妈印象深刻的是,癸汶不懂与人沟通,听到音乐或广告便拼命跑开,或捂耳朵哭闹,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只上了两天的学就被人劝退,此后多年便再没进过校园。那时,是少年宫“收下”了癸汶,让他尽情地画画、唱歌,后来还成为了少年宫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一员。

在美术、音乐以及跑步训练下,癸汶的自我约束、情绪控制、沟通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找不到一份适合的工作。虽然癸汶有了当美术家,卖画挣钱的梦,但在癸汶妈妈看来,“艺术就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癸汶需要正儿八经地培养一份职业技能。

而对森友而言,确诊自闭症的那天,家里便遇上巨大的变化。“那时森友有一些自闭症表现,那也是医生告诉我们才知道,终身无法痊愈。”那些年,森友奶奶为了让森友上学,跑了四所学校,求得一所接纳。“我可以为了森友舍弃自尊,但是森友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我不希望森友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长大,他需要和社会接触,最终达到自立自理。”她不仅说,而且一直陪了20年。

然而,那些时候,更像是“挣扎”。所有家长都在质问:“如果我先走了,孩子怎么办。”

他们上了职中

还拿了offer(录用通知)

曾经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孩子们,在过去十几年间成长为少年。

令癸汶、森友等人的家人没想到的是,在这座城市,他们从来不是孤军作战,面对这个一辈子的“战争”。彼时,广州市少年宫开设了全国第一个“特殊儿童美术实验班”,成立特殊儿童教育部,引进专职老师,增设多项课程,对外开放公益免费学位。不少人都曾在这里绽放光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