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听电话时,陌生来电者竟知晓自己的姓名、地址;聊天时说了某种商品,APP会出现宣传页面;身处某个位置时,APP竟然精准推送附近广告……数字时代,到底谁在窥探隐私信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法律生活帮助》
手机安装APP,很多时候会跳出弹窗,需要勾选“同意”或允许访问隐私,以此授权APP定位、查找等功能。如果拒绝,会导致无法下载或功能受限。而大多数人会因为授权协议冗长,或晦涩的语言忽略内容,直接选择同意或允许,为一些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APP带来便利的同时,隐私也面临被泄露的危险。
好友信息,隐私陷争议
2021年1月,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对用户起诉腾讯侵权责任纠纷案作出判决,明确微信好友关系不属于个人隐私。一时间引起网友热议。
事情起因是李楠柯发现自己使用微信或QQ登录腾讯微视APP后,微视会获取他微信或QQ通讯录里全部的好友信息。因为用户登录微视APP,只能使用微信或QQ账号,他认为自己仅授权登录服务,但性别、地区,甚至好友关系等隐私信息,他并未授权微视使用,而且微视也从未告知会收集和使用这些信息。因此,他认为腾讯公司未经授权将其微信好友关系提供给其他APP,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2019年4月,李楠柯向哈尔滨市香坊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腾讯公司删除其个人信息、赔礼道歉并赔偿维权合理支出。香坊区法院受理后作出裁定,要求腾讯公司立即停止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立即停止在微视APP中使用李楠柯微信头像、昵称的行为,停止在微视APP中将申请人推荐给其他用户,以及获取申请人所在地区及好友关系等全部个人信息的行为。
随后,腾讯公司提出了管辖异议,申请将案件移送至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审理。但申请被香坊区法院驳回,腾讯公司随即上诉。2019年8月,哈尔滨市中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将案件移送至深圳市南山区法院。
南山区法院认为,微视APP是一款短视频社交类软件,其与微信APP的实际运营主体都是腾讯公司。腾讯公司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将其开发、运营微信APP所积累的用户关系信息在其关联产品中合理利用。李楠柯主张的性别、地区和微信好友关系三类信息,均形成于其使用微信软件的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已公开,即上述信息已被包含软件运营商在内的相关主体所知悉。其中,性别、地区信息由用户注册微信账号时选择填写,不具有私密性。而微信通讯录的好友,既未包含他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密关系,他人也无法通过其微信好友,对李楠柯人格作出判断,从而导致他遭受负面或不当评价,所以微信好友关系不属于隐私。2021年1月,南山区法院驳回李楠柯的诉讼请求。李楠柯上诉。
网友对微信好友关系不属于隐私的判决,大多持反对态度。其实早在去年7月,北京互联网法院曾判决一起微信好友关系是否属于隐私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当时法院认定微信读书APP在未经用户有效同意的情况下,获取微信好友关系,自动关注微信好友,还向共同使用微信读书的微信好友默认开放其读书信息,构成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权,判决腾讯公司停止微信读书收集、使用用户微信好友列表的行为,删除列表信息,解除用户与微信好友的互相关注,停止向微信好友展示其读书信息,并书面赔礼道歉。
推送广告,位置惹纠纷
除了好友信息,另一个因被“定位”引起的纠纷,也备受关注。2021年4月15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已受理涉豆瓣APP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认为隐私被侵犯的豆瓣APP用户梁宇平,在使用软件过程中,发现豆瓣APP可以根据他所处的地理位置,推送所在区域的广告信息,但梁宇平并未授权豆瓣APP收集个人位置信息。他认为,地理位置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具有隐私属性,豆瓣APP未经许可获取,并依据获取的信息定向推送广告,侵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因此,他将豆瓣APP告到北京互联网法院,请求判令豆瓣APP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提供退出定向推送选项,并赔偿损失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