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记|我的医师节夜班,一场争分夺秒的接力……

2021-08-21 13:22:18 作者: 医生手记|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晓光 通讯员 范晓华

一身白衣,肩负重任,急诊的他们为患者撑起生命的蓝天。

这是一份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的手记……

这是他们的故事……

8月19日,第四个中国医师节。

夜班......

伴着濛濛细雨到达班上后,一如既往地清点物资,与同事交接班。

急诊抢救室留观3人,观察室留观9人,我暗自庆幸,今晚抢救室病人不多,值班同事都很合拍,期待是个平和不忙碌的夜班。但是,往往现实都会给我一个重重的一锤。

别忘了,你是急诊科!

外院120车又闪着耀眼的蓝灯呼啸而至,一下车我们就意识到了病人的紧急,患者是在医生的心肺复苏下转运来的。

患者女性,53岁,肌萎缩侧索硬化病史8年,因“呼吸困难”呼叫120,在120转运途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转运车上心电图已成直线,随车医生护士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伴随着到达市中心医院,生命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里。

值班医生李俊立即指挥抢救,呼吸治疗师范晓华紧急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夜班护士卢芳、徐虹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持续的胸外心脏按压,紧张的抢救气息弥漫在整个抢救室,盐酸肾上腺素遵嘱静推、多巴胺泵入……各种抢救措施紧张有序的进行。

“暂停,有心率了”伴随着心电图机上规整的QRS波形的出现,在场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都想给互相一个大大的赞。心脏停跳40min经过我们的努力又恢复有力的搏动,此刻的死神肯定特别无奈的望着我们的身影说:“算了,他们太拼了,直接抢不过。”

此刻的心电波形在我们看来是这世上最美的图片。

今晚上就这样结束了吗?

NO!短暂休息后的死神再次席卷而来,外院120再次送入一名重度喘憋的肺纤维化的老年男性,指脉氧和仅仅50%,口唇面色重度紫绀,意识丧失,到达后抢救小组再次集结......

紧急开放气道,静脉用药,连接呼吸机,急采静脉血以及血标本送检,导尿,病人呼吸困难解除了,口唇紫绀缓解了,大家才发现不知不觉已到深夜。

急诊的夜在门口看似风平浪静,外面的人永远不理解急诊的忙碌与辛酸。

这样的夜班既是普通的一天又是不平凡的一夜,普通是因为所有的急诊夜班都是如此,病房的安静,门诊的整点下班,对于急诊来说都是奢侈的渴望。

急症的刀刺伤、急性农药中毒、重度颅脑损伤、高空坠落伤、热射病、急性呼衰、心衰、心肌梗塞、急性脑梗、气胸、气道异物、各种的疑难杂症都会出现在急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急诊见不到。

我们总在迎接新生,也时常送别。一年365天,与时间赛跑,和病魔抗争。

医务人员是一群你平时不常接触,但当你为身体感到焦虑时,最能为你抚平眉头的人。这是一份救死扶伤的职业,有千千万万的人投入其中,勇挑重任。

无论是曾拯救数万人生命的医学泰斗,还是今天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为大众传播医疗知识的青年医生。我们都在为同一种新生而欣喜,同一种希望而坚持,同一种逝去而悲哀;同时我们被同一种情操所感染,同一种关怀所滋润,同一种温暖所安抚。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平凡铸就不凡。

伴随着保洁大叔的清洁小摩托,新的一天悄然而来,急诊的忙碌仍在继续,不论医师节还是护士节,在我们心里,最希望的依旧是健康的体魄常驻,乐观的灵魂长留。

这,是你了解的急诊吗?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