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年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人们买东西都是按照几分钱、几毛钱来计算的,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只有几块钱,人民教师也才只有20元的工资,77元钱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以当时的购买力来看,77元的存款换算到2021年应该可以达到数万元了,那么,这笔钱存了这么多年还能取出来吗?又能取出来多少呢?
一位老人曾于1958年在银行存下了77元钱,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取出,也许出于什么变故,也许是单纯的忘记了这笔钱的存在,这77元钱便一直留在了银行里,后辈在整理老人遗物时无意间发现了老人当年存款的存折单据,因为年代久远,存折的边缘已经泛黄,但存折上印刷的字体和数额依然清晰可见。
63年过去了,虽然存款数额不多,但有这么多年的利息,应该能取到不少钱吧!家人拿着当年的单据拿去银行取钱,却被工作人员告知:年代久远需要核实身份的真实性。经过漫长的核实后,银行档案证实了这一事件的存在,工作人员立刻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计算,本以为会有不小的增值,没想到银行结算后本金加利息居然只有800多元钱。
老人的家人对这一结果感到不解,银行的工作人员告知他们:当初老人这笔钱存的是半年的定期,定期结束以后没有取出,便自动的转成了活期存款,存款利率发生变化,活期的利率没有定期的利率高,况且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也并不能将当年的77元钱对比现在的物价来进行计算。本以为能取出一笔“巨款”的家人,在听完工作人员的解释后也只能摇头叹气,并表示拒绝取出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作为第一储蓄大国,中国人历来都有存钱的习惯,“居安思危”的理念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存钱不仅可以备不时之需,也可以用来增加利息,利息积少成多也可以变成一笔额外的收入。
但如果不想让自己的钱也像老人的钱一样“被贬值”,那么便不能只是将其存在银行,虽然存钱的风险性低比较安全,但却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也无法产出更多的财富,而投资就是人们为了让资产升值,通过所投资的产品的类型来决定本金和收益,相比于前者,风险更高收益也更高。所以很多人选择了去做投资,意图可以实现钱生钱。
而现如今,市面上的理财课,理财产品等等层出不穷花样百出,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吸引大家买理财课和做投资,我们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适当的投资理财的确会为我们带来收益,但一要擦亮眼睛防止被骗,很多人一时冲动一头扎进基金和股票市场意图大展身手,可兜兜转转几个来回下来却所剩无几,不但想象中的财富自由没有实现,反而两手空空,到头来反倒不如放在银行安全。
那么,如何才能让闲置资金增值且安全呢?巴菲特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很少关心这些公司近几年的股票成交量,我们在意的是公司的长远进步,而非短期股票的增值来衡量业绩。如果我们对此抱有坚定地长线投资信念,短期价格对我们便失去了意义,除非他们提供增加公司所有权的机会。
也就是说大家应该做长线投资,选择有价值的企业收获长线利润,而不是一股脑地扎进市场里乱转,徐新投资腾讯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徐新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大概内容是这样说的:在2004年6月份腾讯刚刚上市的时候,她第一时间就冲进去买了腾讯的股票,到如今已经过去16年了,这么多年里,徐新非但没有卖出过腾讯的股票,反而一有闲钱就会持续购入腾讯股票,这些股票给到徐新的回报到现在已经超过了500多倍。徐新自己也表示,这样的结果让她更坚信品牌企业的力量,同时也更加坚信复合增长率的时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