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磐心·不负使命】脚踏实地 乐于奉献——记2021年高台县“优秀护士”杨志华

2021-08-23 17:21:01 作者: 【医者磐心·

杨志华,现年38岁,主管护师,高台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护士长。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始终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为座右铭,以“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已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钻研、扎实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于2014年9月担任外二科护士长,曾先后于2015年6月、2020月6月到兰大二院进行护理管理进修学习。擅长于骨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2020年5月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长。

杨志华同志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年,二十年的一线工作,使她对护理工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护士到护师再到主管护师,从手术室到外二科,从一名普通的护士到护士长,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辛酸。在平凡的岗位上,琐碎的护理工作,更让她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和内涵。有一次,杨志华为一个气管切开的患者做护理,从患者气管套管里喷出的分泌物溅了她一身一脸,空气中弥漫着腥臭味,她的心里涌现出一些苦楚,但看到不能开口说话的病人那感激的眼神,她的内心又感到无比的欣慰。是医院给了她这个发展的平台,所以她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在平常的护理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科室护理水平。努力做到以精湛的技术、饱满的工作情绪、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努力以新时代好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和科室的护士,不仅仅要打好针、发好药,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让患者在治好病的同时,获得有益的健康知识,从而提高自护能力,让病人真正受益。

自2014年9月担任外二科护士长以来,她认为想要管理好一个病区,必须坚持一切从“人”出发的管理理念,排班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同时结合科室病人的动态情况,弹性排班,并多次调整工作职责,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使用,也创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团队协作精神发挥到极致。科内各项护理工作采取专项专人负责,使每个人都成为科室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同时从科室实际工作出发,坚持每日查房进行护理工作的督查,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护理工作的完成。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使本科室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打造出了一支精良的护理团队。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并多次组织大家献计献策,努力为病人营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建立病人随访制、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制,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坚持一日清单制,让病人了解自己的住院费用,每日掌握用药情况,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可信度。同时她还积极开动脑筋,发动群众,根据科学、便捷的原则对各种医疗物品、药品等分门别类做好标识,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并制作医疗文件架,用来放置各种检查单、报告单、医疗文件等,以方便医生、护士取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学科带头人,她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业务上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善于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她深知,要想最大限度地减轻、解除病人的痛苦,仅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她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为自己充电,总结经验,注重临床研究,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组织科室人员定期业务学习。坚持每日查房,针对病人病情,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使本科室护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作为一名白衣天使,她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竭尽所能,最大限度地为病人解除痛苦,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融洽了护患关系,记得2018年3月,外二科收治了一位颅脑外伤的病人,由于其伤势较重,入院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其妻体弱多病,家中除一儿子在中学上学外,再无其他亲人,同时因为其家中穷困而请不起护工,因此其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包括基础生活护理均落到科室护士身上。作为护士长,她身先士卒,每日早早来到病房,严密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等的变化,检查各种管道是否畅通,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等,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清理大小便,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被褥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病人终于好转出院。出院时,病人紧紧抓住轮椅扶手,向她们道谢,此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护士的工作既苦又脏,难免有人会产生厌烦情绪,杨志华总是主动做好科室护理姐妹们的心理疏导,激发大家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热情。作为科室的“领头雁”,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加班、代班,主动协调好医护关系、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使大家时时刻刻全身心地融入外科这个和谐、进取的大家庭里,并乐在其中。默默地奉献,辛勤的努力,二十年来的护理工作,使她尝到了病人感激的甜、愧对孩子的酸、工作繁忙的苦、病人责难时的辣,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护理工作的满腔热情!无论多苦多累,她总是面带微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