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本轮疫情拐点到来,管控好中秋和十一可正常出行

2021-08-24 16:42:35 作者: 张伯礼院士:

大连做到了上述“六快”,主动第一时间落实防控举措,不仅避免产生第二、三代病例,避免了本地疫情的传播,更是避免引发跨区域传播。

7月30日,大连4例与南京疫情关联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这意味着,此次因南京疫情而引发的大连疫情的防控“可圈可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连并没有因此而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恰恰相反,是较小的。

一位流行病学专家表示:

大连没有做全员核酸检测,他们用时间换取了最小的成本付出,并在4天控制了疫情,没有蔓延。其实从大连可以看出,按照国家规定的常规化防控政策,是很容易做到局部疫情控制到最小范围,并可以达到病例清零,换局部一个自由生活空间。从大连同时也可以看出,第一时间找出传染源及其相关密切接触者,并进行管控是防控成败的关键。

张伯礼院士:本轮疫情拐点到来,管控好中秋和十一可正常出行

根据大连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综合组发布的消息,截至7月30日,主动排查中发现4例南京疫情相关病例,共排查管控阳性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419人,对阳性感染者所在楼宇实施封闭管控,所在小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5954人,均为阴性。

为了防范未然,在强化扩大南京、张家界等域外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连人员的排查中,核酸检测总量为89571人。

大连的疫情防控行动与结果,印证了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全国新冠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一句话:

防控主动权,加强流调力量配备。要准备足够的流调队伍,一有新疫情,立即开展流调溯源工作,适当将网撒得大一些,24小时完成面对面流调,争取疫情防控主动权。

上述的流行病学专家认为:

其实按照当前的常态化防控措施,抓住防疫情扩散的主动权,第一时间果断有力出击,是可以做到精准防控的,不需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甚至于封城。

我们现在可以利用的手段很多,包括大数据,很容易锁定人,让防控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不仅节省时间,还节省成本,对于经济来讲,更是有助经济增长。

事实上,在本轮疫情中,与大连防控有着相同路径的地方并不少,比如成都等。

张伯礼院士:本轮疫情拐点到来,管控好中秋和十一可正常出行

7月27日,成都发现3例张家界输入病例,迅速启动了应急防控措施。在疫情暴发的12天后,成都控制了本轮疫情。根据四川发布,自12日21时起,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石羊街道美洲花园68栋由新冠肺炎疫情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周边封控区全部解封。至此,成都市中风险地区清零,目前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城市运行和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

河南省省长王凯曾在8月4日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的调度会议上表示:

要科学精准划定封控范围,同步开展、加快推进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对确诊患者、密接者、次密接者分类追踪调查,切实摸清底数、堵塞漏洞,尽快启动郑州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力圈住传染源头、封死扩散渠道,尽最大努力把疫情解决在河南、消灭在河南。

防控政策“行之”则有效

“不行之”则无效

回头看这一个月时间,在此轮多点多源的疫情中,既能看到使用常态化防控政策迅速控制疫情并局部清零的地方,比如大连、成都;也能看到因为“被动应对”而使疫情不断蔓延的事实,比如南京、扬州等。事实证明了国家制定的常态化防控政策是“行之”则有效,“不行”则无效。

在2020年的4月29日,中国便进入了常态化防控状态,制定了用以应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措施,要求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做到早、小、严、实,科学精准,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