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1 姜霞
她是一名“固执”的病人,小腿摔伤家人催她去治疗,她却一推再推;她是一名“不敬”的晚辈,家里的大事小情和家务活全部交给公婆;她是一名“不称职”的妻子,每天早出晚归,全身投入到工作中上;她也是社区的“带头人”“当家人”“贴心人”,她就是解放区焦南街道站东社区党委书记姜霞。
“俺书记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昨天晚上我俩一起入户到深夜,她把我送回家才回家。”“你看看她的腿现在还留着伤疤,之前她的小腿肿得老高。”“书记,你嗓子哑成这样,咋就不喝口水呢。”……
走进站东社区,记者的耳畔总能响起居民诉说姜霞的“好”。
原来,7月份防汛时,道路泥泞湿滑,姜霞不小心把腿摔伤了,可她忍着剧痛,每天一瘸一拐地奔走在防汛一线。本想着等防汛抢险工作结束,就请一天假去治疗摔伤的小腿。谁知,灾后重建工作还没有结束,疫情防控“战役”又打响了,她咬着牙开始了第二场战斗。
站东社区的辖区比较特殊:铁路职工多、流动性大、老年人多、老旧小区多。“面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咱的防疫弦儿更要绷紧。”姜霞说,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她立即召开社区党委会议,成立疫情防控小组,整合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居民议事会成员、物业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和热心群众多方力量,凝聚起共抗疫情的强大合力。
▲姜霞(右)在卡点查看登记情况。杨珂 摄
作为社区的领头人,她率先垂范,每天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重活累活都冲在最前面。每天7时许,她便到辖区各个卡点巡查,一遍遍地叮嘱防控注意事项,并为卡点的志愿者送去水、消毒液等物资。每次一个卡点一个卡点转下来,她的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别人劝她注意身体,休息休息,可是她却说:“虽然累,但是每一项工作都过问了,心里才踏实,才是对辖区居民负责。”
摸排辖区居民外地返焦情况也是社区的重点工作之一。为第一时间掌握辖区居民情况,姜霞带领站东社区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开展入户走访,地毯式摸排外地返焦人员和18岁以上未接种疫苗人员。辖区2433户、6391人,她分类建立台账,确保外地返焦人员和未接种疫苗人员基本信息全面掌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正是如此,连续20多天,姜霞中午从未回过家,加班加点整理数据,饿了吃碗泡面,累了就在瑜伽垫上躺一会儿。晚上,她更是忙碌到深夜才回家。
“对家人我总是亏欠的,可是看到辖区平安,我觉得我的辛苦值得!”姜霞笑着说。
Top 02 薛俊美
8月24日上午,在解放区王褚街道办事处都市花园社区军苑小区防疫卡点,今年48岁的薛俊美正在给刚换班的志愿者分发自制的“两码”扫描卡,穿着志愿者红马甲的她,胸前党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妈妈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榜样,在今年疫情防控中,67岁的她再次‘上岗’,和父亲一起在市委北苑小区卡点值守!”薛俊美告诉记者。在家庭的影响和支持下,她早早坚定了投身志愿服务工作的信念。薛俊美的母亲是中央文明委表彰的“中国好人”李维兰,孝老爱亲的事迹令人称赞;她的父亲是5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疫情中,老两口坚守战“疫”,大家称赞他们是“夫妻双双守岗哨,中国好人续新篇”。
除了家庭的影响外,薛俊美是共产党员,更是一名退伍军人,铭记于心的责任与担当,促使她冲在防疫一线。8月2日,防疫工作刚刚开展,她便主动请战,自告奋勇担任起军苑小区志愿工作的组织者和临时党支部书记,为小区居民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作为组织者和领头人,薛俊美善于观察,敢于变通。在值守过程中,她发现原本固定在墙上的健康码在扫描时非常麻烦,为了便利居民,自己设计并打印出成正反两面的扫描卡。仔细裁剪后,她将卡制成胸牌发放给志愿者。这样一来,居民们扫码更加方便快捷,志愿者的工作效率也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