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防人防齐上阵 筑牢防汛“安全坝”

2021-08-26 04:42:43 作者: 技防人防齐上

绵远河水流湍急。

宋垒正在安装流速仪。

防汛减灾在行动

编者按

立秋后,四川迎来了新一轮降水过程,这提醒我们,当前,四川仍处于主汛期中,防汛减灾不可松懈。

为了加强汛期防范工作,我省各地主动作为,开展水文监测、应急演练、紧急救援等工作,有力提升了各村、各部门在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监测

坚守基层水文站 当好防汛“侦察兵”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文/图

“向左一点,停!再回来一点,慢点下放……”8月20日,绵竹市汉旺镇香山村汉王场水文站站长宋垒站在绵远河河边,正用对讲机与站内操作手配合,进行水文测量工作。

七八月份正值我省汛期关键期,水文工作者作为防汛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开展情况如何?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业生产、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近日,记者走访一线,对汉王场水文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

顺着湍急的绵远河向远处望去,高山入云。“你看那边,阴云密布,这种天气很常见,但一般不会下雨。”常年扎根山区一线,宋垒对这里的天气情况了如指掌。

人防为主 四段监测

“测量过程中,我们要将流速仪下放到指定位置,测量10根垂线的数据。”谈话间,流速仪在宋垒和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下正顺着水文缆道(能把水文测验仪器送到测验断面任一指定位置的索道)在空中缓慢移动,经过反复调整,最终顺利进入河中。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度过,流速仪上的指示灯不停闪烁,宋垒边看边记。宋垒解释说:“水流速度越快,指示灯闪烁频率越高,一般情况下需要观察100秒内指示灯的闪烁次数,而遇到暴雨、涨水等极端天气只需观察60秒或30秒即可。”

据了解,汉王场水文站是沱江上游支流绵远河的重要水文站,主要监测项目为降水、水位、流量三项。作为国家水文工作基本站,该站需有人员常驻值守,但包括宋垒在内,这个水文站只有3 名工作人员负责全站工作,包括资料计算、数据录入、设备维护等。

“以降水、水位这两项数据为例,我们实行四段制监测法。”宋垒告诉记者,所谓四段检测法就是工作人员每天要在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8点、凌晨2点4个时间段准时监测,并及时分析上报相关数据,遇到降雨、涨水等天气情况还要加密监测频率,为防洪减灾站好第一岗。

科技助力 防汛保产

宋垒表示,基层水文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责任重大。“2018年绵远河发洪水,洪峰流量达到2000立方米/秒,庄稼被淹,道路毁坏,给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小的损失。因此,我们更要紧绷防汛弦。”谈起曾经的受灾经历,他历历在目。

在汉王场水文站办公室,一台电脑,两张办公椅,一个没垫子的硬床板就是工作人员的全部“家当”。其中,电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通过显示器可以清晰看见水流情况、标尺高度等内容。“这里就是刚才测量水位的地方,再往前走就是这个位置……”说着,宋垒切换着监控画面,并介绍说,“通过监控视频,可以实时监控河流水文,还能调取一个月内的水流情况,节省了非常大的人力成本,对于基层水文站来说帮助很大。”

除了监控设备,水文站还有一项“黑科技”。“去年六月份,站里新配了雷达水位计,每五分钟就能传回一个数据,并且误差更小,安装简便、易于操作,有效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难度。”宋垒说,虽然雷达水位计相比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更加简单方便,但也会出现故障,因此传统的测量方式仍然不能舍弃,需要“传统+新兴”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比对,精准测量。

谈起水文工作对农业生产、经济发展起的作用,宋垒表示,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万物生长发展的基石,作为一名基层水文工作者,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为农田生产、经济发展筑牢水文防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宋垒也呼吁广大市民,多多关注防汛消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