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流调员更是“战疫”一线的福尔摩斯受访者供图
河南商报记者熊卓甜
新冠肺炎疫情,让一个此前有些陌生的词语闯入人们视野——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
什么是流调?流调是怎么开展的?河南商报记者带你揭秘背后的故事。
快紧急36小时,“多问一嘴”很关键
“快来,立即开展流调工作!”
7月30日,郑州市二七区在例行检查中发现1例核酸初筛阳性病例。晚上7点,一个电话打来,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所所长宋彩娟放下手中的碗筷,立马和同事赶到病例所住的小区。
赶到现场时,她看到小区已经封闭,但临街的商铺还在营业,还有人在跳广场舞。
当下,宋彩娟就告诉社区防控人员,商铺必须立刻闭店,老百姓也得赶紧回家。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必须和疫情防控结合起来,才能跟病毒“抢时间”,快速阻断传播链。
流调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流调员更是“战疫”一线的福尔摩斯。
勘察环境,各种询问,连续记录……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宋彩娟大汗淋漓,有种窒息的感觉。连续工作36小时后,才算是告一段落。
同在进行流调工作的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梁士杰也感慨地说,尽可能地问详细,“多问一嘴”很关键。
回顾郑州这次的流调过程,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本亮总结了“三个快”:人员集结快、溯源快、报告快。
复核阳性结果出来,流调报告也出来了,并且,流调的同时,问出一个密接者,就立马联系、进行管控。
准刨根问底、剥茧抽丝是每名流调员的“基本功”
流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过程?
打个比方说,流调就像一条Vlog,描绘出主人公的点滴生活:旅行、逛吃、拍照、打卡……
更直白地说,流调就是要搞明白:在过去每一段时间里,你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和发生的那些事儿。
谁传染给你的?这需要流调员调查病例核酸检测阳性或者发病前14天的行程轨迹。
你可能会传染给谁?这就需要病例详细回忆核酸检测阳性或者发病前5天的点点滴滴。
有多详细呢?比如,病例去了哪一家餐厅吃饭,流调员要知道病例坐在哪张桌子上、周围的人多不多、有没有戴口罩、进餐厅是否需要扫码、餐厅的空调是中央空调还是台式空调……
“去过哪儿、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什么时候上车、是否戴口罩、坐在哪个车厢、有没有和别人接触……”在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检测与评价所主管医师朱慧丽看来,难的是怎么让电话那头的市民回忆起自己最近14天的行程。“有的市民接到电话一紧张,就想不起来自己最近干了什么,我就先安抚他的情绪。”朱慧丽说,打电话一打两个小时是常态,为了更完整地还原病例的行程轨迹,必须一问再问,时间、地点、接触到的人,确保准确无误。
细通过大数据帮助找回“丢失”的记忆
流调人员开展流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老人,让他们详细回忆14天的行程,确实有难度。
在此次流调过程中,大数据是最强辅助,帮助病例找回“丢失”的记忆。
朱慧丽说,在给病例打电话的同时,大数据信息也已同步到手中,一边回忆,一边核实,极大提高了流调的速度和准确性,也能快速理清传播链、传播量,迅速对污染场所进行管控。
比如,哪些人是密接者,哪些人是次密接者;哪些地区需要封闭,哪些地区需要封控等。
梁士杰说,这次在排查一个病例时,发现他的14天行程轨迹里没有遇到可疑人员,那他是怎么被传染的呢?为了摸查清楚,就把时间往前推了2天,果然发现他接触过一个病例。
流调,不仅要弄清楚单个病例的行程轨迹,而且要把所有病例的时间线都对上,这才是完整的传播链。
细,就体现在:情况细、数据细、管控细。
郑州此轮疫情之下,快速且准确的“流调”功不可没,甚至是重中之重。
因为只有流调人员获得真实、有效的人群信息,才能科学评估疫情动态,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所以,如遇流调人员登门拜访或电话、微信聊流调,请一定要主动、合作、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