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上百万?体检成“替检”?黑产利益链须斩断,绝不能让“代检”浑水摸鱼!

2021-08-27 19:25:14 作者: 收入上百万?

体检也能找“枪手”?

开体检单,排队抽血,内科,皮肤检查……代检一次费用少则一两千元,多则上万元。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据报道,有媒体暗访发现,在一些城市存在违法代替体检的黑产链条,公开发布“代检”信息,专门的中介机构运作、专门的“枪手”代检……从代检的“业务”宣传范围来看,他们的最大目标群体是入职体检、健康证体检、事业单位公务员体检这三大类。

“不管是啥病,

我这边都可以帮你搞定(体检)”,

“你知道我这个代检公司一年能挣多少钱吗?

几百万”

......

报道一出,引发广泛热议。但实际上,这并非“代检”黑产链条第一次被媒体曝光。

有“枪手”坦言,

只要“市场”需求存在,

体检代检依然屡禁不绝。

公务员、教育岗位及很多企业入职,都要求相关人员符合一定的体检标准。同时,餐饮、食品、住宿等服务行业从业者会被要求持有健康证。一些人自知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担心影响就业,就会花钱找人代检。

工人日报

为何“代人体检”能够“作弊”成功?

代检虽然于法于理不容,但它在现实中的运作其实并不隐蔽。

比如,一些论坛、社交平台随时都可以搜索到相关信息,“供需”对接比较容易。在很大程度上讲,这种现象一直是在半公开进行。而体检机构的“不设防”状态,也大大纵容了代检现象。

如调查发现,不少体检中心的医护只询问体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三项基本信息。如此粗放的基本信息核实,让代检有了太多趁虚而入的空间。再者,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入职者出具体检证明,也更多只是完成一项既定的程序,而少有实质性的审核与过程监督。

中国青年报 朱昌俊

“监考”不严,管理过松,

体检报告照片栏形同虚设,

违规成本远低于收益

......

这些都给了违法“代检”平台可乘之机。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中介“代检”,

代人体检这条黑色产业链是一个大病灶,要尽早祛除。建议职能部门及时治理并纳入长期监管,取缔非法中介,提高违法成本;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也应在体检时应严格流程,加强各环节的核验管理;最后,全社会应形成合力,依法消除就业歧视,共同创造一个更宽容清朗的就业环境。

新华每日电讯 王若辰

在打击“代检”的黑产业链条的同时,

需要注意到,

有一部分求职者的代检需求,

背后是不合理的入职体检要求。

早在2010年,

国家有关部门就已明确要求,

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开展乙肝项目检测,

但在现实中,

一些求职者“被自愿”检查乙肝五项,

企业拒录、辞退乙肝病毒携带者的

情况仍不时发生。

要斩断黑色利益链,也要破除就业歧视!

对于体检代检背后的就业歧视,必须在观念上进行矫正,对于与此相关的就业人员,必须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在执行上予以发力,打出一套“组合拳”,以切断黑产链条。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需有权利自救意识,企业需有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整个社会更需破除观念“魔障”,不能再让这种荒谬的歧视继续顽固地存在于社会中。

光明日报

破除不合理的入职体检要求是必要的,

但用违规的“代检”行为,

去应对违规的招聘歧视,

以“代检”“以毒攻毒”是完全错误的。

有关部门应加强健康常识的宣传普及,

从而消除歧视门槛,

让更多求职者可以坦然面对入职体检,

从根本上遏制体检“代检”需求。

不能以“无奈”为借口将“代检”合理化。

一些特定的行业,

对于职业身体健康状况有特殊的要求。

如果求职者通过“代检”的方式,

绕过了相关规定和限制,

必然会带来公共卫生隐患,

危害公众生命健康。

捍卫公众健康,

决不能让“代检”浑水摸鱼!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编辑:李杨诗宇

责任编辑:刘烨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